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6岁小伙确诊胃癌!2个月前胃镜还没事,难道胃镜也不靠谱吗?

2020-12-22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癌症筛查

今天,首都医科大学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曾医生分享了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病例。

患者小王是一个年仅26岁的小伙子,2个月前因为食欲缺乏、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求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安排做了胃镜检查。

当时胃镜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而且医生还取了活检,病理报告也是慢性炎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于是医生按照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给开了一些胃药。

可是,小王连续吃了近两个月的药,这些症状并没有减轻,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小王隐隐感到哪里有些不对,就来到北京朝阳医院再次求诊。

接诊医生问明情况后,还是建议再次胃镜检查。

对此,小王很是不解:“我2个月前刚做了胃镜,也取了活检病理,不是说胃镜是诊断胃病的金标准吗?为啥还要再做一次?”

医生告诉他,虽然胃镜是金标准,但并不是100%不会漏诊,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病。

经过医生的耐心劝说,小王终于同意再一次做胃镜检查。

然而检查结果却让人十分痛心:胃印细胞癌。


微信图片_20201216153110.jpg




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胃癌,具有隐蔽性强、侵袭力强、恶性程度高、发展快而臭名昭著;而且对化疗很不敏感,进展期的预后极差。

因为一般的肠型胃癌,是在胃黏膜上皮生长,胃镜进去,就一览无余,很容易发现;

而印戒细胞癌却是向胃壁外面生长,在早期,甚至在进展期,在胃黏膜表面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所以很容易漏诊。

胃镜检查,就好比一个人进到屋子里观察室内的墙壁,但是壁纸下面、屋子外面的墙壁,却看不到,而这种癌就是隐藏在是墙纸下面,向外发展;

有时候取活检,由于深度不够、位置不对,都不一定能取到癌细胞。所以,临床漏诊率大于30%!

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组织类型,它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是根据其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而得名,由于细胞含有大量黏液、胞质丰富、细胞核被挤压至胞质一侧,其形态呈“印戒”样,故得名。

微信图片_20201216153114.jpg

癌细胞含有大量黏液、胞质丰富、细胞核被挤压至胞质一侧


微信图片_20201216153117.jpg

酷似这枚钻戒


胃印戒细胞癌被归类为弥漫型癌,属于未分化癌的一种(癌的病理学分类,分化越好,预后越好,比如高分化好于中分化和低分化,未分化最差)。

普遍认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胃恶性肿瘤,与常见的肠型胃癌相比,其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为18.4%-44.1%。

大量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中女性发病率更高,但也不乏男性患者;

另外,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胃腺癌,发病峰值集中于41-50岁,20来岁、30来岁的也很常见;大多数年轻胃癌患者,多是弥漫性胃癌。


如何能早期发现呢?



本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甚至胃黏膜也没有任何改变,很多首次胃镜会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的,如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餐后早、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肠鸣亢进、放屁增多、大便异常等,容易漏诊。


进展期才可有腹部包块、腹水、消瘦等。


由于它太狡诈隐匿,让人防不胜防。所以一旦有部不适应该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胃镜+病理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虽然本病在早期难以发现,但并非不能发现。东方医院的曹佳医生曾在1个月内,就发现了3例胃早期印戒细胞癌。


均是没有任何典型症状来做例行胃肠镜检查,均为女性,病变均为黏膜内癌,发现难度极大,需要丰富的内镜经验与先进的内镜设备结合。


尤其是取检,更要慎之又慎。


还有,对于患者朋友,如果诊断为“慢性胃炎”,吃了胃药,症状并不见好转,那就要更进一步检查,不可放松警惕。


微信图片_20201216153128.jpg

病例1:女性,57岁

微信图片_20201216153132.jpg

病例2:女性,39岁

微信图片_20201216153134.jpg

病例3:女性,38岁


关于本病的治疗,因为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它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的话,往往比肠型胃癌效果更好;


但是进展期和晚期,尤其是丧失手术机会的病例,预后极差,而且现有的化疗和靶向药物也难以为继,效果不佳。


关于预防,目前其病因也没弄清楚;归结于遗传、雌性激素、不良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似乎都缺乏有服力的证据;


那么,我们能做的也只有:


出现消化道症状,要听从医生建议,该胃镜检查,一定不要拒绝;


有必要结合消化道钡餐、CT等检查手段;医师取检也应该多点取检、深在取检。


老杜说健康平台发布


微信截图_20201222101950.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