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颜庭梦
目前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旨在通过开通血管来改善脑血流灌注。除了药物及介入治疗之外,既往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提示零度头位(即水平仰卧位)相较于头高脚低位,可增加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提高脑内氧供,或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2018年的HeadPoST RCT研究已在急性卒中患者中证实零度头位的安全性,即不增加肺炎及颅内高压的风险,但并未发现患者能从零度头位中获益。由于该研究主要纳入轻卒中患者(60%患者基线mRS 0分,中位NIHSS 4分),且未区分卒中病因(30%大动脉闭塞患者,30%小血管闭塞患者),此研究的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来自美国田纳西大学的Anne Alexandrov教授团队开展了ZODIAC (Zero Degree Head Positioning in Acute Large Vessel Ischemic Stroke) 研究,旨在通过前瞻、随机、开放标签、盲法评估的RCT临床试验,探讨零度头位对大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人群和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
排除标准:
干预:患者从开始CT检查直至动脉取栓前,一直保持零度头位
对照:患者从CT检查后直至动脉取栓前,一直保持30°头高脚低位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即NIHSS从基线至终点升高≥2分(基线NIHSS:在患者仰卧位进行CT检查时进行评价;患者每十分钟接受NIHSS评分,以及呼吸频率、心跳和SpO2;终点NIHSS:患者接受取栓治疗前的NIHSS评分)
次要终点
严重神经功能恶化,即NIHSS从基线至终点升高≥4分
安全性终点
住院期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3个月内的全因死亡
研究结果
研究于2018年至2023年,在全美12家多中心,共纳入92位患者。
(1)基线数据
两组人群的基线信息均衡可比,基线NIHSS中位10分,溶栓率约51%。两组患者从发病到纳入研究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对于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对照组所用时间更短。
(2)安全性
与30°头高脚低位相比,零度头位不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并且降低全因死亡率。
(3)有效性
主要终点方面,零度头位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显著低于30°头高脚低位组(绝对差值53.1%,HR 50.5 [95%CI 6.83-373],P<0.001)。次要终点方面,零度头位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绝对差值40.3%,HR 32.6 [95%CI 4.36-243],P<0.001)。
在探索性研究中,研究发现零度头位患者24小时NIHSS改善评分(OR=0.24 [95%CI 0.08-0.68],P=0.007),7天NIHSS改善评分(OR=0.32 [95%CI 0.11-0.92],P=0.045)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90天mRS 0-1/0-2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研究点评
综上,患者体位的选择是一种简便且迅速的治疗选择,对患者的护理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ZODIAC研究结果提示大动脉闭塞患者在进行取栓治疗前,采取仰卧位对患者预后有益,或许也可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加以观察。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壹生华山特约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