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健康中国,泌尿先行。在数代泌尿人的共同努力下,40年间我国泌尿外科事业高速发展,泌尿系统疾病诊疗理念、手术技术、基础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前列腺癌作为泌尿外科诊疗中的重点和难点,40年的发展历经荏苒、方兴未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的旅程,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显著的进步,而下一个“十年”也已大幕拉起!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健康中国泌尿行·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栏目,全面覆盖领域内院级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临床专家以及药学专家,揭示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困境、解析前沿技术理念、探寻下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路径。本期邀请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志平教授围绕前列腺癌学科发展、诊疗水平提高以及药物创新等热点话题畅谈前列腺癌新十年。
【王志平教授】
建设人才梯队、加速科研产出
走中国前列腺癌诊疗特色道路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位列泌尿系统肿瘤第一位。但是前列腺癌仍有很多临床问题亟待解决,仅跟随西方的研究数据制定诊疗指南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目前前列腺癌的诊疗现状。为达到精准诊疗,需要挖掘更多基于我国前列腺癌人群从发病机制到临床诊疗的相关数据。第一,应重视前列腺癌从基础到临床的全方位研究。第二,开展基于中国人群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较高的研究数据和成果,为制定中国指南或中国方案奠定基础。第三,要基于临床问题不断创新。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推动我国前列腺癌诊疗高质量研究的开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前列腺癌人群的特色道路。
为了实现前列腺癌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是重中之重。在学科管理中首先要重视研究型医生的培养,培养其发现临床问题、把握科学问题、学习文献、设计科研选题、撰写论文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次,在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前列腺癌临床、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精准、个体化、综合治疗将成为未来新十年前列腺癌领域发展的三大方向。期待通过各位专家和学者的不懈努力,综合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
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初诊患者中晚期前列腺癌比例高,导致中国前列腺癌死亡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筛查是发现早期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最终降低前列腺癌整体死亡率。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和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年龄>50岁、>45岁且有家族史、>40岁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 ng/mL和>40岁且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高危男性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清PSA检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结合青海省地缘特点,积极开展前列腺癌筛查工作,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于前列腺癌疾病的认识,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实施高危人群的重点的监测和筛查,助力提升青海省前列腺癌患者生存。nmCRPC是前列腺癌发展的一个独立阶段,其诊断率远低于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术后随访体系不规范及医生未及时发现患者已进入nmCRPC阶段,导致nmCRPC阶段被忽视。因此,建立一个标准的随访体系非常重要。患者应规律来院随访,且医生在随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PSA和影像学变化,从而提高nmCRPC诊断率。nmCRPC是前列腺癌发生进展的初期,此时对患者采取及时的干预可显著影响预后,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新型ARi达罗他胺可使nmCRPC患者无转移生存期达40.4个月,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创新药物将成为未来新十年前列腺癌领域发展的三大方向。希望所有前列腺癌患者在不断提高生存获益的同时,能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