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栗占国团队发文Science:“不治之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原因浮出水面

2018-10-31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热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疑难病,过去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因其发病机制不明,诊治疑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能根治。所以,探究SLE发病机制,一直是免疫学和风湿病学关注的重点,但也是难点。

近期,临床与基础交叉学科的一项研究成果刊登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 首次报道了人类免疫球蛋白存在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分子变异,并发现这种变异参与调控免疫性B细胞。简而言之,就是证实了人体内一种异常的免疫分子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原因。

此项发现,为中国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百万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的潜在靶点和理论支持,是全世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免疫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靶向免疫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就是说,“不治之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可能通过靶向治疗来攻克了。

此项研究的团队为清华大学刘万里和北京大学栗占国联合课题组,是两个团队近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对该领域的新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国内科学家在风湿免疫病和B细胞免疫活化和调控领域,首次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

两个团队经过长期合作,通过近两千例大样本多中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研究,发现出现该蛋白变异的患者体内产生了致病细胞和种类广、数量多的自身抗体,肾炎、关节炎、浆膜炎、血管炎等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最后,通过免疫细胞示踪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这种免疫分子变异激活的免疫信号通路、促进B细胞分泌多种自身抗体的致病机制。

刘万里团队一直致力于B淋巴细胞免疫识别、免疫活化及相关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 Immunology、J Exp Med、PNAS、eLife(2015和2017)、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和2017)、Science Signaling、Cell Research(2014和2018)、Cell Reports等刊物发表多篇研究。

栗占国团队长期从事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在风湿病国家重点临床专科、97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获得了多项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的一流成果,研究和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靶向生物治疗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分类标准和高缓解率治疗方案等,已用于临床患者并被国际指南推荐使用。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2016)、Cell Host Microbe (2016)、Immunity(2013)、J Exp Med、Ann Rheum Dis(2016、2015、2015、2014、2011)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IF>10论文20余篇。 

整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处 钟艳宇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