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妈,我昨天刚来看过您呀。”
“你是谁?我儿子今天上班去了……”
这样的对话,正在无数家庭中重复上演。那个曾经为你做饭、给你讲故事的长辈,正在被一种疾病悄悄 “偷走” 记忆——它就是阿尔茨海默病(AD)。如今新冠病毒感染,让这个 “隐形杀手” 离老年人更近了一步。
一、被忽视的“记忆橡皮擦”:
阿尔茨海默病有多可怕?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 “老年痴呆”,也被称为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它不是正常的衰老,而是一种会逐渐摧毁大脑的疾病:
早期:忘记刚发生的事、找不到回家的路、说话颠三倒四;
中期:认不出亲人、无法自己穿衣吃饭、情绪暴躁易怒;
晚期:失去基本生活能力,甚至吞咽、呼吸都成问题,最终可能因并发症离世。
据统计,全球目前有超过 5000 万人患阿尔茨海默症,而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攀升[1]。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1 507万例痴呆患者,其中AD 患者983万例。在中国,65 岁以上人群中,每 9 人就有 1 位AD患者,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85 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更是呈指数级增长[2]。
二、警惕!新冠感染让老年人
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达69%
自新冠疫情以来,我们逐渐意识到新冠感染的影响远不止发烧咳嗽,还会损害身体其他器官。最新研究发现,它可能悄悄加速大脑的 “衰老”,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新冠感染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会显著上升!
美国一项研究对超过 624 万老年人(≥65 岁)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3]:
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在确诊后 1 年内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未感染的同龄人高出69%;
在年龄分组中,≥85岁组人群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最大,为89%,而75-84岁组和65-74岁的风险分别增加了69%和59%。
女性感染后风险更明显,比男性高出 32%。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 “盯上” 老年人的大脑?可能与以下几个机制有关[4]:
1. 共同危险因素:AD和COVID-19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高龄和伴有炎症基础的共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亚临床痴呆)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增加AD的风险。
2. 病毒直接伤害:新冠病毒可通过 ACE2 受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内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还会引发海马体(负责记忆的关键脑区)萎缩;
3. 炎症 “连锁反应”:新冠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和细胞因子风暴,会放大脑内慢性炎症,加速神经细胞死亡。
三、做好这 3 点
帮老年人远离“双重威胁”
面对新冠感染和阿尔茨海默病的 “双重夹击”,老年人和家属该如何应对?记住这 3 条实用建议,提前打好 “防御战”:
1. 早发现、早干预,别忽视 “信号”
如果家里老人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怀疑出现了AD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反复忘记最近发生的事(如刚吃过饭却说没吃);
熟悉的路走丢,简单的事做不好(如不会用遥控器);
情绪突然变得暴躁、多疑,或沉默寡言。
2. 筑牢新冠病毒防护 “第一道防线”,感染新冠后及早启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高龄、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消毒;
老年人群是新冠感染重症高风险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应及早启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不仅可以降低新冠感染住院和死亡风险,还有利于改善认知功能,一箭双雕。EPIC-HR 研究[7]的亚组分析发现,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接受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降低住院/死亡风险的获益更多,约为非老年人群的 3 倍。另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新冠感染后及早启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可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达26%[8]。
3. 科学管理认知健康,延缓大脑衰退
规律用脑:鼓励老人每天进行阅读、下棋、拼图等脑力活动,像给大脑 “健身” 一样维持神经细胞活跃度;
学习新技能:尝试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发信息、拍照,或参与书法、绘画等新兴趣班,持续接受新知识可使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降低;
记忆训练:用 “复述数字”“回忆物品清单” 等小游戏锻炼记忆,强化短期记忆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最残忍的地方,是让患者 “忘记全世界”,却让家人 “永远记得”。而现在,我们多一份警惕,多一点行动,尤其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及时关注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及早启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不仅能降低住院恶和死亡风险,还能帮助老年人远离阿尔茨海默病这个 “隐形杀手”。
转给家里有老人的朋友,愿每一位长辈都能被时光温柔以待,记得爱,也记得被爱。
本文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史源教授审阅
参考文献:
[1] Shi M, Li C, Tian X, Chu F, Zhu J. Can Control Infections Slow Down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Talking About the Role of Infecti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Front Aging Neurosci. 2021;13:685863. Published 2021 Jul 22. doi:10.3389/fnagi.2021.685863
[2] 任汝静,殷鹏,王志会,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1,20(4):317-337. DOI:10.16150/j.1671-2870.2021.04.001.
[3] Wang L, Davis PB, Volkow ND, Berger NA, Kaelber DC, Xu R. Association of COVID-19 with New-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ul 29].J Alzheimers Dis. 2022;10.3233/JAD-220717. doi:10.3233/JAD-220717
[4] 王金佩 , 蒋琦 , 李桂丽 , 吴佳 , 赵锦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阿尔兹海默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热带医学. 2023, 23(3): 304-309 https://doi.org/10.13604/j.cnki.46-1064/r.2023.03.17
[5] Nooyens ACJ, Yildiz B, Hendriks LG, Bas S, van Boxtel MPJ, Picavet HSJ, Boer JMA, Verschuren WMM. Adherence to dietary guidelin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from middle age: the Doetinchem Cohort Study. Am J Clin Nutr. 2021 May 18:nqab109. doi: 10.1093/ajcn/nqab109.
[6] Akhter-Khan, S. C., Tao, Q., Ang, T. F. A., Itchapurapu, I. S., Alosco, M. L., Mez, J., Piers, R. J., Steffens, D. C., Au, R., & Qiu, W. Q. (2021). Associations of loneliness with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Alzheimer's & dementia :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17(10), 1619–1627. https://doi.org/10.1002/alz.12327IF: 11.1 Q1
[7] Supplement to: Hammond J, Leister‑Tebbe H, Gardner A, et al. Oral nirmatrelvir for high-risk, non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2;386:1397-408.
[8] JAMA Intern Med. 2023 Mar 23:e23074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