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必备!CRE 感染最新诊疗策略与耐药防控专家经验

2025-07-22作者:CMT-壹生资讯

引言: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出现及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在我国,CRE 感染导致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且耐药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


那么,应该如何突破治疗瓶颈、优化全程管理呢?为了深入了解我国 CRE 感染的现状与诊疗现状,本期特别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卓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俞云松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教授展开深度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与管理方案。


video



Q1: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尤其抗菌药耐药(AMR)。能否请您以 CRE 为例,解读一下我国流行趋势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卓超.png

卓超教授:



细菌耐药是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威胁的重中之重。2019 年中国感染相关死亡约 130 万例(占中国总死亡数的 12.1%),其中抗菌药物耐药(AMR)的相关死亡为 602,561 例,占全球 AMR 相关死亡的 12.2%。AMR 导致的直接归因死亡主要由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大肠杆菌引起[2]


从 CRE 流行趋势分析,自 2001 年美国首次报道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来,CRE 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显示, 2005 年 CRE 的分离率仅为 2.1%,而到 2019 年已上升至 11.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 2005 年的 3.0%、2.9% 上升至 2019 年的 25.3%、26.8%[1]


耐药菌比例持续上升对患者预后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例如由 CRE 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治疗药物有限,有较高的病死率,回顾性病例分析显示归因病死率超过 50%。此外,CRE 引起血流感染常为重症感染,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



Q2:



面对高病死率的 CRE 感染,现有治疗方案存在哪些局限?是否会影响到临床实际的治疗策略?



王明贵.png

王明贵教授:



当前国内治疗 CRE 感染主要依赖三类药物: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衍生物(如替加环素)和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这三类药物各有其特点,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比如部分常用药物可能存在异质性耐药问题,具有肾毒性风险,或增加剂量时可能存在肝毒性风险。之前国内上市的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产丝氨酸酶(如 KPC 酶)的 CRE 有效,但对产金属酶的菌株则抗菌作用有限。


因此,对金属酶也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进入临床,将为临床提供更多支持和治疗机会。



Q3:



在当前用药现状下,您认为目前最迫切的临床需求是什么?您认为理想的抗耐药菌药物应具备哪些特性?



俞云松.png

俞云松教授: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感染仍是最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能够有效解决 CRO 感染的药物。


比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解决产 KPC 酶的 CRE 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氨曲南-阿维巴坦的上市,则为治疗产金属酶的 CRE 感染提供了重要的抗菌药物新方案。


对于这类药物,临床的期待主要包含:(1)强效广谱:能够解决如 KPC 酶、金属酶等关键耐药机制;(2)组织浓度高;(3)安全性良好;(4)可及性良好。



Q4:



近年来感染领域不断有新突破,一些新型抗生素在国内也有了新的进展,能否举例分享一下近期关注度较高的新型抗生素,作用机制上有何特点?如何帮助临床医生应对当前感染领域的难题?



俞云松.png

俞云松教授:



近两年,针对 CRO 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有较多进展。其中一类就是新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比如氨曲南-阿维巴坦上市,其作用机制的特点是:阿维巴坦能够抑制除金属酶以外的几乎所有 β-内酰胺酶,而金属酶对氨曲南的水解能力较低[3,4]。这两者的结合,为解决产金属酶的 CRE 感染,提供了重要选择。



Q5:



能否结合您的经验,分享一下 CRE 防控如何通过全程管理,降低耐药菌传播和病死率?您认为该模式推广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彭志勇.png

彭志勇教授:



CRE 感染是重症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也是痛点。热点在于其发生率较高;痛点在于一旦发生 CRE 感染,患者治疗费用高昂、ICU 住院时间长,并且预后往往较差;难点则在于有效治疗药物有限,有时治疗效果不理想。


针对 CRE 感染,实施全程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加强抗生素管理: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常与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限制级抗生素)的过度或长时间暴露有关。因此,必须严格管控抗生素,尤其是限制级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暴露。


(2)早期筛查:对存在 CRE 感染潜在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快速进行 CRE 酶型检测。一方面可以减少传播风险,另一方面也为精准用药提供依据。


(3)精准治疗:不同酶型所适用的抗生素不同,根据酶型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4)加强手卫生管理:防止 CRE 等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重视全程管理,有助于降低 CRE 感染的发生风险,也有利于 CRE 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Q6:



随着新型抗生素逐步应用于临床,您认为可通过哪些方式延缓耐药的发生,并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王明贵.png

王明贵教授:



随着新药的应用,为了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并最大化患者获益,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策略:


(1)推行个体化诊疗:根据病原菌的具体耐药机制,特别是其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类型(如丝氨酸酶或金属酶),来精准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药物。


(2)加强多学科协作:联合药学人员共同制定更合理的给药方案。如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优化给药方案,从而更好地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



小结:




CRE 的流行已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面对现有治疗药物各自的局限性,临床需要具备广谱、组织穿透力强、安全性好且可及性高的新型抗耐药菌药物。近期新型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氨曲南-阿维巴坦的获批,为攻克产金属酶 CRE 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专家简介



(排序不分先后,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彭志勇.png


彭志勇

二级教授 一级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

• 第二届国家创新争先奖奖章获得者

• 教育部长江学者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暨湖北省第五届主任委员

• 湖北省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湖北省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质控中心主任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常委

• 国际临床指南/共识(ADQI 及 KDIGO)的执笔者和参与者

• Joural of Critical Care(USA)、Shock(USA), Blood Purification(Europe)编委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王明贵.png


王明贵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

•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第一、二届主委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委会候任主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 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 副理事长

• 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项目(培元计划)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 ESCMID 会士,ISAC 会士

• 入选 2024 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俞云松.png


俞云松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浙江省人民医院 副院长

•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感染病学学科负责人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浙江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耐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浙江省微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45 篇

•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项(重点项目 2 项、国际合作 1 项、区创项目 1 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卓超.png


卓超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微生物科主任

•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菌感染课题组负责人

•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病分会(IDSC)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微生物分会(SCM)副主任委员

卫健委细菌耐药监测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核心委员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学组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学会常委

•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常委

• 中国医师学会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分会主任委员

• 广东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抗感染分会主任委员

• 在 lancet infect dis, Nature Communication, clin infect dis,Clin Microb infect, Emerging Microb infect 等杂志发表论文 5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8 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转自丁香园呼吸时间微信公众号


参考文献:

[1]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6):2850-2860.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219-00438

[2] Zhang C, Fu X, Liu Y, Zhao H, Wang G. Burde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China: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43:100972. Published 2023 Nov 22. doi:10.1016/j.lanwpc.2023.100972

[3] Carmeli Y, Cisneros JM, Paul M, et al. Aztreonam-avibactam versus meropene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Gram-negative bacteria (REVISIT): a descriptive, multinational, open-label, phase 3,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Infect Dis. 2025;25(2):218-230. doi:10.1016/S1473-3099(24)00499-7

[4] Mauri C, Maraolo AE, Di Bella S, Luzzaro F, Principe L. The Revival of Aztreonam in Combination with Avibactam against Metallo-β-Lactamase-Producing Gram-Negativ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 Vitro Studies and Clinical Cases. Antibiotics (Basel). 2021 Aug 20;10(8):1012. doi: 10.3390/antibiotics10081012. PMID: 34439062; PMCID: PMC838890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