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大妇科恶性肿瘤最新治疗进展(5)——病理分型:精细描画肿瘤特性

2020-04-03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妇科肿瘤 病理学分类

本文来源健康报“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专版”,文章转载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仍是威胁妇女健康最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
近年来,临床诊疗不断发展,通过全面系统地综合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期,我们梳理了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

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较多样,其中鳞状细胞癌约占70%,腺癌(包括腺鳞癌)约占25%,其他少见组织学类型如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等约占3%~5%。

在各种类型宫颈癌的病理判读中,2019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中ⅠA期重新定义,从原发灶起源的上皮或腺体基底膜向下浸润深度≤5 mm作为界值,而不再考虑水平浸润宽度。

鳞状细胞癌

分为几大亚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疣状癌、乳头状鳞状和移行细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等。

腺癌

分为普通型、绒毛腺管状、黏液腺癌(肠型)、黏液腺癌(非特殊型)等。目前,浸润性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较年轻的女性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两种新的宫颈腺癌分型方式也在研究之中:

第一种分类方式以病因学及形态学为基础进行划分(IECC分类):根据是否与HPV感染相关,分为两种:HPV相关型(HPVA),包括普通型、绒毛腺管状、黏液腺癌(肠型)等。另一种为NHPV相关型(NHPVA),包括浆液型癌、透明细胞癌、胃型腺癌、中肾管癌等,后者相对体积较大、年龄较晚且相对临床预后差,进展快。

第二种分类方式根据形态学及镜下特点进行划分(Sliva分类,主要适用于普通型):包括SlivaA型:边界清楚,预后相对较好,SlivaB型:边界清楚,小灶浸润型生长,生物学行为介于A和C之间,SlivaC型:弥漫浸润型生长,预后相对较差。

子宫内膜癌

病理诊断是妇科病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其致病的分子机制上,这里面既包括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错配修复基因如林奇综合征的检测,也包括2013年癌症基因组计划(TCGA)提出的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类计划。

该计划将内膜癌根据分子分型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 多聚酶ε基因(POLE)超突变组。

  • 微卫星不稳定(MSI)/高突变组。

  • 低拷贝数异常(CN-L)组。

  • 高拷贝数异常(浆液癌)组。

大部分微卫星稳定组肿瘤是1或2级的子宫内膜样癌,大部分高拷贝数异常肿瘤是浆液性癌,而POLE超突变组和微卫星不稳定组虽仍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却包括了许多不同分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

在临床应用中,4种基因组类型均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EC,这表明在组织学模式相同的肿瘤中,基因组谱可存在很大差别。

虽然这种以基因组为基础的分类可能带来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基因分型在临床的大规模推广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卵巢癌

它是一组高度异质性肿瘤,具有多个亚型及不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约占70%~80%,子宫内膜样癌约占10%,透明细胞癌约占10%,黏液癌约占3%,低级别浆液性癌(LGSC)不到5%。

HGSC和LGSC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它们是两类有本质性区别的肿瘤,但两者均可能源于输卵管。

对于HGSC而言癌前病变是浆液性输卵管上皮内癌,而LGSC可能是由输卵管内膜异位症/苗勒氏上皮残留引起。

原发性卵巢黏液癌非常少见,组织学上,通常为I期且90%为单侧,过去缺乏可靠的鉴别黏液癌与转移性黏液癌的手段,导致原发性卵巢黏液癌的过多诊断。

对于双侧发生或者伴有广泛腹膜播散或淋巴结转移的黏液性癌病例,要首先排除转移而来,消化道是最常见的原发器官。

浆液黏液性癌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肿瘤实体,主要由浆液性和颈管型黏液性上皮组成的癌,几乎一半发生在年龄小于40岁的女性中,并且与肠型黏液癌不同的,1/6的病例中肿瘤双侧发生,30%与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作者 | 宋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