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语:5月13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快乐教授担任共同第一作者的“卡瑞利珠单抗在既往接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中的随机、开放、化疗药阳性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SCORT研究)”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
online发表截图
该项研究是目前样本量最大的、首个仅针对中国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我国食管鳞癌二线治疗首次提供了高质量循证证据。正是基于该项研究的重要结果,不久前刚刚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版)将卡瑞利珠单抗列为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I级专家推荐方案。此次荣登国际顶级期刊,再次显示该项研究对于我国乃至全球食管癌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并列第一作者:黄镜教授(左)、徐建明教授(中)、赵快乐教授(右)
屡获国际认可,里程碑式研究开创免疫治疗新格局
食管癌被称为“中国特色”肿瘤,与欧美国家多为食管腺癌不同,中国食管癌患者中90%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我国食管癌患者初诊时大多已处于晚期或已伴有远处转移,以化疗为主的系统治疗方案是此类患者的必要手段。化疗药物一线治疗的有效率可达40%~60%,探索能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改善其预后的治疗药物及方案是领域内研究者致力于攻克的方向。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这一领域的探索带来了新的契机。
备受关注的ESCORT 研究曾于2019年世界食管疾病大会上(OESO)以口头报告的形式亮相国际,展示了中国食管癌学者在免疫治疗领域的探索成果。基于ESCORT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的出色数据,5月10日重磅发布的《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版)》新增卡瑞利珠单抗为I级专家推荐方案,标志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我国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标准方案。本次ESCORT研究得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认可,是对卡瑞利珠单抗疗效的肯定,是对该项研究指导晚期食管癌临床实践重要意义的肯定,是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的肯定。
研究详情·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自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全国40余家中心共纳入457例既往接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入组患者按1:1随机分配为卡瑞利珠单抗组(228例)和化疗组(220例),分别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00 mg,每2周给药一次)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每3周给药一次)或伊立替康(180 mg/m2,每2周给药一次)。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S。
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OS(mOS,8.3个月对6.2个月,HR=0.71,95%CI为0.57~0.87,P=0.001),降低死亡风险近30%,同时卡瑞利珠单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更高(ORR,20.2%对6.4%),持续缓解时间更长(DoR,7.4个月对3.4个月,HR=0.34,95%CI为0.14~0.92)。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PD-L1≥1%的患者中,卡瑞利珠单抗组的mOS为9.2个月,化疗组为6.3个月。表明无论PD-L1表达如何,卡瑞利珠单抗相较化疗都可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在安全性方面,卡瑞利珠单抗的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的发生率为80%,但绝大部分仅1级(71%)或2级(8%),3级以上不到1%,大多可自行消退。后续分析显示,发生RCCEP的患者和未发生RCCEP的患者,其OS分别为10.1个月和2.5个月,提示RCCEP可能与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相关。卡瑞利珠单抗组总体3级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化疗组的1/2(19.3%对39.5%)。
更前线,多联合,探索远未止步
ESCORT研究奠定了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二线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对于我国食管鳞癌的治疗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领域的探索远未止步,在更前线治疗以及联合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都已有诸多研究已在开展。
一项探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的ORR高达80%,疾病控制率(DCR)达96.7%,且不良反应可控、可预期。在放疗领域,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疗一线治疗不耐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研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的ORR达85%,DCR达100%。另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阿帕替尼用于可切除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的单中心、Ib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提示,该联合治疗方案作为新辅助治疗安全可行,卡瑞利珠单抗必将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在线发表链接:
(20)30110-8/fulltext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