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饮食还是运动?哪个更利于IGT人群预防长期CVD和死亡发生 | 内分泌临床研究展播

2025-03-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饮食和(或)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受损患者死亡和血管并发症的长期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结局研究

发表期刊:《糖尿病、肥胖与代谢》[Diabetes Obesity& MetabolismIF(2023):5.4]

通讯作者:张波、李光伟

第一作者:于利平

主要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推荐理由


生活方式干预已被证明是糖尿病前期人群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在大多数糖尿病预防研究中,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和运动指导相结合。只有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有3个干预组:单纯饮食、单纯运动和饮食联合运动干预。本研究分析大庆糖尿病预防30年随访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饮食干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显著降低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风险。然而,在单纯运动干预组中,尽管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发生风险存在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显著降低。


研究解读


大庆研究纳入了576例IGT参与者,将其随机分配至单纯饮食干预组、单纯运动干预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组及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在6年内接受了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随后开展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结局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6年干预结束后,对参与者进行最长达24年的随访。最终,540例参与者完成随访,36例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本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目标结局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GT患者接受仅饮食干预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3%相关[风险比(HR)0.77,95%置信区间(CI)0.61~0.97],与CVD死亡风险降低33%相关(HR 0.67,95%CI 0.46~0.97),与CVD事件发生风险降低28%相关(HR 0.72,95%CI 0.54~0.96]。

饮食联合运动干预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6%相关(HR 0.64,95%CI 0.48~0.84),与CVD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6%相关(HR 0.54,95%CI 0.30~0.97),与CVD事件风险降低32%显著降低(HR 0.68,95%CI 0.52~0.90)。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仅运动干预与这些不良事件结局的减少虽呈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

该研究结果提示,单纯饮食干预及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均可显著降低IGT患者死亡和血管并发症风险;而单纯运动干预则未显示出明显效果。这表明,与饮食相关的干预措施可能对降低IGT人群长期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有更为可靠的影响。


专家点评

大庆研究使用其34年的长期随访队列探讨了T2DM和IGT对CVD和癌症多重慢病聚集风险的影响,为制定共病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首先,该研究的长期随访设计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34年的跟踪观察使得研究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IGT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这种长时间跨度的研究在流行病学中极为罕见,因此其结果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代表性。通过如此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团队得以捕捉到参与者从早期代谢异常到慢性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这些代谢异常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其次,研究人群的选择和诊断标准的严格性也值得称赞。研究选择了来自大庆市的1629名参与者,并根据WHO 1985年的标准使用OGTT确定参与者的血糖状态。这种方法减少了医院和诊所研究中的常见选择偏倚,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研究人群在种族和地理上具有同质性,且大多数参与者在同一医疗系统中接受治疗,进一步增强了结果的稳健性。

研究结果显示,与NGT组相比,IGT和新诊断T2DM组的CVD和癌症共病发生率显著增加。调整混杂因素后,IGT和新诊断T2DM组的风险比(HR)分别为3.28(95%CI 1.83~5.87)和3.90(95%CI 2.14~7.09)。同时研究显示,相较于非糖尿病状态,进展为糖尿病(作为时间依赖变量)与随后CVD和癌症多病共存的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HR 2.55,95%CI 1.51~4.31)。这一发现强调了早期检测IGT和有效预防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性。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这项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上升,特别是在中国,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该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干预和管理IGT可以显著降低CVD和癌症共病的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因此,政策制定者应重视这一问题,推动相关预防和管理策略的实施,以改善公共健康状况。总之,大庆研究通过34年的长期随访,揭示了IGT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CVD和癌症共病风险的重要影响。

生活方式干预已被证明是糖尿病前期人群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世界上糖尿病预防领域三大里程碑式研究——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美国DPP研究均证明生活方式干预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大庆研究在随访23年、30年时的数据还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远期可以减少心血管和微血管事件,并能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

在大多数糖尿病预防研究中,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和运动指导相结合。只有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有3个干预组:单纯饮食、单纯运动和饮食联合运动干预。

本研究分析大庆糖尿病预防30年随访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饮食干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显著降低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风险。

出乎意料的是,在单纯运动干预组中,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显著降低,尽管存在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提示与饮食相关的干预措施对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可能获益更大。

为什么单纯饮食干预显示出显著降低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风险,而单纯运动干预未显著降低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风险?

饮食干预的实施不受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限制。同时,饮食干预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方案,且不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饮食干预易于遵循和实施。

运动干预存在一些局限性,可能会削弱其对这些长期结果的影响。例如,运动干预受到场地、时间、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限制。运动很难长时间维持。老年人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运动是有风险的。所有这些因素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单纯运动干预对长期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略逊于单纯饮食干预。

本研究未发现单纯运动对降低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风险的获益,是不是就不推荐运动干预了?并非这样,我国的一项队列研究(416175 名参与者,平均随访 8.5 年)报告称,每周至少锻炼92分钟或每天至少锻炼15分钟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但目前尚无单纯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出运动降低心血管和死亡风险。

将大庆研究的全因死亡和CVD事件合并后,单纯运动干预对比对照组的HR为0.81(95%CI 0.65~1.01),P值0.06,接近0.05的显著性,或许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后会有显著性。

该研究结果提示,单纯饮食干预和单纯运动干预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运动作为有效的糖尿病预防干预方法。


创新背后


大庆研究世界上唯一一项有单纯运动干预、单纯饮食干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三组干预的糖尿病预防临床研究,这有利于将各种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与类似的临床试验相比,本研究中的生活方式干预持续时间最长,干预后的随访时间也是最长的。

本研究分析了大庆糖尿病预防30年随访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饮食干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显著降低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风险。在单纯运动干预组中,尽管全因死亡、CVD死亡及CVD事件发生风险存在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显著降低。

研究结果提示与饮食相关的干预措施对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可能获益更大。建议对 IGT 人群进行与饮食相关的干预,以预防长期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


作者简介


中日友好医院张波.png
张波教授
通讯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内科学);2008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后; 2009年美国杜兰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肾上腺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10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糖尿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糖尿病互联网联盟召集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二级学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作为参与单位负责人的国家或省部级课题2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50余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png
李光伟教授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原主任、首席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曾任第七届、第八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老年保健研究会名誉主任委员,医科院糖尿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

197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从事内科及内分泌科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享誉极高的学术地位。

主要研究领域是糖尿病“蜜月期”的诱导,糖尿病及其心血管疾病防治及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其参与和主持的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被称为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的里程碑。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百篇,其中《柳叶刀》系列4篇,是爱思维尔历年高引用中国学者之一。2004年被列为国务院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图片2.png
于利平
第一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曾公派留学至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发项目等,作为负责人完成院级课题等。熟练掌握内分泌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甲状腺穿刺、胰岛素泵使用等技术;擅长临床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参与翻译和撰写多部内科相关书籍,参与多项内分泌共识或指南制定。


团队简介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之一,承担多项国家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课题、十二五课题、十三五课题等。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世界上糖尿病预防研究领域三大里程碑式研究之一,受试者生活方式干预6年,随访30余年,揭示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预防糖尿病、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文章发表在《Lancet》等杂志。2007-2008年完成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研究,文章发表在New England and Journal of Medicine、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杂志上。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负责中国范围内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Diabetes Res Clin Pract等。近年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牵头多项临床药物研究,研究药物包括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LP-1/GC双激动剂、GLP-1R激动剂与胰岛素合剂等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0c7d83eb33280f5395cb60023dcbd130.png


ecca3439cf54b73a3b4f3be8cdbbd1c7.png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