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年11月,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修订形成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为让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新版血液净化SOP,中国医学论坛报启动“星火计划-提升基层血液净化规范化水平”项目,为广大从事肾病诊治工作的青年医生提供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提升基层医生对血液净化的认知,助力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水平。
2023年3月23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到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冯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丹东市中医院温玉伟教授和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王春美教授担任讲课嘉宾,云端连线,围绕“《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血透高钾血症疾病负担及管理”,共话透析患者的临床管理,指导临床实践。
温玉伟教授分享了“《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解读”的主题报告。温玉伟教授介绍道,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肾性贫血患者传统的治疗手段是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和铁剂,但其在药物疗效、安全性、依从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是新一代机制全新的口服肾性贫血治疗药物,可以激活低氧诱导因子(HIF)通路、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下调铁调素水平,从而改善铁的吸收、转运和利用。HIF-PHI的适用人群包括透析和非透析CKD肾性贫血患者。此外,合并炎症的肾性贫血、ESAs低反应以及功能性铁缺乏的患者均可尝试HIF-PHI治疗。
在使用HIF-PHI治疗肾性贫血时,共识建议应考虑以下因素:其一,建议起始治疗时机为Hb < 100g/L (2,未分级),Hb靶目标维持≥110 g/L,但不超过130 g/L (2,未分级);其二,起始剂量需个体化并以较小的起始剂量开始使用,并根据Hb水平及变化幅度及时调整剂量,使Hb水平维持在110~120g/L(1B);其三,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铁指标以及铁剂的补充方式;其四,要特别关注老年、儿童、肝功能损害以及孕妇与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其五,要注意评估和检测HIF-PHI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如血压、心血管事件、视网膜病变、肿瘤、血栓相关事件、惊厥发作和严重感染等风险;其六,应注意HIF-PHI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HIF-PHI在中国最早上市使用,我国是临床应用积累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目前临床研究随访时间总体还是偏短,值得进一步探索。基于缺氧和氧感应机制在许多缺血缺氧性疾病中的作用,HIF-PHI对这些疾病的影响也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关注。
图1:温玉伟教授
王春美教授就“血透高钾血症疾病负担及管理”展开主题报告。王春美教授指出,中国血液透析患者基数大、增长快,因为肾功能衰竭无法依靠肾脏排出体外K+维持血钾平衡,是高钾血症的高危人群。血液透析患者可常并发高钾血症,且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管理,高钾血症还增加了血透患者的心血管猝死风险和全因死亡率,这给患者带及家庭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血透患者的血钾进行规范化管理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自血钾>5.0mmol/L进行诊断,并开始强化血钾监测、健康教育、饮食管理等。2、有条件时应每月监测一次血钾,选择长透析间隔(LIDL)的透析前进行血钾检测,以确保更高的监测效率。3、综合良好的饮食控制、规律的透析方案以及非透析日口服钾结合剂等措施进行管理。其中,血透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规律透析的基础上,使用口服钾结合剂有助于血钾的长期管理,这是基于口服钾结合剂在消化道可以高效地结合钾离子,有助于维持血透患者血钾稳定,且其经研究证实安全性良好。
图2:王春美教授
在讨论环节,各讨论专家就透析患者的贫血管理和血钾管理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温玉伟教授谈道,临床血液透析患者的Hb达标率可受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应用ESAs,当患者发生感染时会出现ESAs抵抗,导致Hb下降,因此今后可考虑在血透患者出现炎症状态或者营养状态下降时改用HIF-PHI,或可改善Hb下降幅度,提高透析患者的Hb达标率。
王春美教授指出,临床实践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在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因为感染和营养状态下降的原因会出现Hb达标率下降和血钾达标率升高的现象,这值得临床医生多多关注,目前发现应用HIF-PHI对于该种情况下出现的Hb下降的改善效果有限,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冯新教授补充道,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Hb达标率,还要考虑提高医护人员对血透患者的临床管理能力,做好人力资源分配。而对于血透患者出现的高钾血症,口服降钾药物是其治疗中重要的环节,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定期举办患教会以及相关医保政策的改善也对血透患者的血钾达标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图3:讨论环节
最后,会议主席冯新教授总结道,两位教授分享的关于肾性贫血患者、血透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临床管理对于今后开展相关临床工作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相信随着患者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贫血指标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高钾血症的治疗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