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始终面临复杂挑战。其独特的浸润性生长特性使得单纯手术切除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残留的“显微病灶”往往成为肿瘤复发的根源。因此,术后以放疗、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模式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标准方案。
为了提高广大基层医生、患者及家属对胶质瘤综合治疗方案的认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孙太伟医生特别撰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在科普患教视角下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系统介绍,并呼吁医患双方以科学认知消弭恐惧,以理性决策共克顽疾!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一个关于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核心残酷事实:它是一种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像树根扎根于土壤一样,其细胞会广泛侵入正常的大脑组织中。
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堪称艺术,他们会在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我们在核磁共振(MRI)上看到的被切除的部分,被称为 “大体肿瘤” 。然而,那些已经悄悄浸润到正常脑组织、甚至连高精尖的术中MRI都无法清晰显示的癌细胞,我们称之为 “显微病灶” 。这些残留的细胞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因此,手术的目标是 “减负”——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而接下来的放疗和化疗,其核心使命就是 “清剿”——清除这些手术无法触及的残余细胞,延缓甚至阻止肿瘤的复发。这是一个“组合拳”,缺一不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分级:
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生长较慢,但仍有复发风险。对于高风险的低级别胶质瘤(如部分切除、年龄较大、IDH基因野生型等),术后同样需要放化疗。
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生长迅速,极具侵袭性。术后同步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尤其是4级的胶质母细胞瘤,这是必须进行的治疗。
想象一下,我们需要摧毁敌人隐藏在正常城市中的据点,但又不能毁掉整座城市。放疗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精准导弹”的角色。
在开始放疗前,患者需要经历一个“meticulous(极其精细)”的准备过程——定位和计划。
制作面罩:患者会需要一个特制的热塑性面罩,在治疗时牢牢固定头部,确保每次治疗的姿势完全一致,误差以毫米计算。
模拟扫描:戴着特制的热塑性面罩,患者会接受一次CT扫描,有时还会融合术后的MRI图像。这些图像构成了患者的“大脑地图”。
物理师和医生的“绘图”:放疗科医生会在这张“地图”上精确勾画出需要照射的“靶区”(包括肿瘤床、残余肿瘤以及可能浸润的高风险区域),同时也会小心翼翼地标记出需要保护的“关键器官”(如眼睛、脑干、海马体等)。随后,物理师会运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计算出需要多少束射线、从哪些角度照射、每束射线剂量多大,才能在靶区内形成高剂量区,同时让周围正常脑组织受到的剂量降到最低。这个过程可能需时数日。
治疗过程本身是无痛的,患者听不到也感觉不到任何东西。每次治疗就像做一次CT检查,只需安静地躺下,机器(如直线加速器)会围绕患者的头部旋转并发出射线。
每次治疗时间大约15-30分钟,真正的照射时间只有几分钟。通常每周进行5次(周一到周五),连续进行5-6周。周末休息是为了让正常的细胞有时间进行修复。
技术选择:现在的主流技术是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它们能像“雕刻”一样,让辐射剂量区的高度贴合靶区形状,保护正常组织的能力大大增强。在某些顶尖中心,还可能使用质子治疗,其物理特性能进一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
如果说放疗是针对局部的“定点清除”,那么化疗就是遍布全身的“巡逻队”。它的作用是消灭可能已经随血液循环或脑脊液播散的以及放疗后残存的肿瘤细胞。
对于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口服化疗药替莫唑胺是当前的黄金标准。它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大脑病灶。
同步放化疗:在为期6周的放疗期间,每天都需要同步服用替莫唑胺。这时的剂量相对较低,主要作用是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起到“1+1>2”的协同增敏效果。
辅助化疗:在同步放化疗全部结束约4周后,患者会进入下一个阶段——辅助化疗。通常以28天为一个周期:每天服用更高剂量的替莫唑胺,连续服用5天,然后休息23天。这样的周期通常会进行6个周期,甚至更长(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病情决定)。
在进行化疗前,医生一定会检测肿瘤组织的MGMT基因状态。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预测指标:
MGMT启动子甲基化:这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肿瘤细胞修复自身DNA的能力较差,替莫唑胺更容易对其造成致命打击,因此这类患者对化疗反应更好,生存获益更显著。
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意味着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可能不敏感。但即便如此,目前标准治疗仍推荐使用替莫唑胺,因为放疗的增敏作用和其他机制仍能带来获益。医生也会据此更积极地探索其他治疗可能性。
放化疗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一些正常细胞,从而产生副作用。但请记住,绝大多数副作用都是可预期、可预防、可管理的。
疲劳:这是最常见副作用。应对方法:保证充足休息,但也要进行适度的、温和的活动(如短距离散步);均衡营养;寻求家人帮助。
脱发:放疗照射区域的头发会脱落,通常是永久性的。但非照射区域的头发会在治疗结束后重新长出。提前准备假发、头巾或帽子是不错的选择。
头皮刺激:照射区域的皮肤可能发红、干燥、瘙痒甚至脱皮。需使用医生推荐的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避免暴晒和摩擦。
脑水肿:放疗本身可能引起一过性的脑组织水肿。医生会常规开具地塞米松等脱水药物来预防和控制。务必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停药。
恶心呕吐:现在有非常高效的止吐药。通常医生会预防性开具。在化疗前就开始服用,并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
骨髓抑制:这是最需要警惕的副作用。表现为: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导致免疫力降低,易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场所,监测体温,一旦发烧立即就医。
血小板下降:导致易出血。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血红蛋白下降:导致疲劳、苍白(贫血)。
管理关键:在每个化疗周期前,必须抽血复查血常规。医生会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延迟化疗,或使用升白针、升血小板针等支持治疗。
便秘: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必要时使用通便药物。
最重要的是,任何不适都应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而不是独自忍受。
完成所有放化疗,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进入了长期随访和康复管理的新阶段。
定期影像学检查:患者需要定期(如每2-4个月)复查MRI,以监测病情是否稳定,及早发现任何可能的复发迹象。
康复治疗:胶质瘤及其治疗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认知等。积极寻求康复科、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的帮助至关重要,它们能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患者和家属都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入病友支持团体、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非常重要。
探索新疗法:医学在不断进步。如果未来出现复发,还可以考虑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如CAR-T、疫苗等临床试验)。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胶质瘤的术后放化疗之路,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它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结成最坚实的同盟。这个过程固然充满艰辛,但现代医学的精准和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药新方法,正在持续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请患者及家属相信,治疗中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为生命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充分了解知识,积极管理副作用,保持希望与勇气,就能更有力量地穿越这段至暗时刻,迎接前方的曙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
中国医师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