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BMJ Open主编专访:中国学者为什么被拒稿?如何提高命中率?

2019-01-30作者:论坛报小塔科研
科研论文投稿

BMJ Open是一本开放获取在线期刊,发表与医生、患者及公众相关的所有医学研究。它于2011年创刊,次年即获得影响因子,现在影响因子为2.413。

作为综合性医学期刊,BMJ Open发表所有研究类型,从研究方案到一期临床试验再到meta分析,同时也包含小型研究、专科研究及阴性结果研究。期刊采取完全开放的同行评审以及在文章发表时同时刊出文章的历史版本,促进出版过程的透明化。BMJ Open为 SCIE、MEDLINE等多个检索机构收录。

2018年12月初,BMJ Open主编Adrian Aldcroft来到中国,与中国学者交流关于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研究文章和研究方案等话题。《中国医学论坛报》对Aldcroft主编进行了专访。中国学者为什么被拒稿?如何提高命中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BMJ OPEN主编及部分团队成员

BMJ Open杂志倾向于发表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文章?

Aldcroft主编:BMJ Open关注并发表与临床医生、患者以及公众相关的高质量医学研究。我们致力于推动出版记录的完整性,因此我们的决策与投稿的研究是否是当下热点、是否是最前沿的研究无关。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期刊更倾向于发表阳性和出乎意料的研究结果,而阴性结果常常不容易被发表——我们希望通过BMJ Open改善这种出版偏倚。

从发表的研究内容来看,我们的姐妹刊The BMJ(《英国医学杂志》)与我们不同——The BMJ发表高优先级的研究,以及教育和分析文章。

不过,The BMJ与BMJ Open遵循同样的编辑政策及理念,包括使用开放同行评审、鼓励让患者及公众参与到临床研究中等。这是BMJ与很多其它医学期刊的最主要差别,同时也是为什么BMJ在国际上一直享有高质量、高透明度以及高伦理标准这一声誉的主要原因。

目前BMJ Open收到的来自中国的投稿文章有哪些特点?其中一些中国文章投稿被拒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Aldcroft主编:很难为来自中国的投稿打上一个整体的、统一的标签,因为我们收到的中国投稿千差万别。被我们拒稿的中国文章和其他国家文章的拒稿原因通常是一样的,包括那些来自英国的稿件。

拒稿原因可能是研究没有满足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的要求,而BMJ Open遵循这些要求。例如,我们不会考虑发表没有提前注册的临床试验,因为我们相信这是高质量临床试验应满足的最基本标准。

还有几个常见的拒稿原因,例如实验方法部分描述得不够充分、读者无法重复研究结果、研究设计不明确、所选用的研究设计与研究问题不匹配等。

在我们收到的中国投稿中,还有很多是作者使用模板快速写成的meta分析。这些meta分析的作者关注的是快速发表,而非回答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通常这类meta分析所研究问题已经被回答过了,或者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研究问题(例如,有的研究依然徘徊于整体层面上的肿瘤相关暴露因素,而事实上针对单一癌种的类似研究早已有之)。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判断出哪些meta分析属于这一类。如果这类meta分析并不能给现有文献增加任何有意义的价值,我们通常会在送审之前就拒稿。

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知道有非常多的创新正发生在中国,中国正经历着非常快速的发展和变化。我对于一些“大数据”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伴随着这些新的研究方法,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进行分析和出版。我认为“大数据”研究存在很多激动人心的机会。

您此次来访中国的目的是什么?BMJ接下来有哪些面向中国学者的计划?

Aldcroft主编:我本次中国之行,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BMJ Open以及BMJ公司。我希望人们更多了解我们所秉承的核心目标及价值观,这对于医疗卫生的进步非常重要。我此次会和中国的科研人员交流关于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研究文章和研究方案等话题。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BMJ Open投稿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也拒掉了很大一部分中国投稿。希望此次中国之行能够帮助BMJ Open的作者和未来的作者提升文章质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发表更多来自中国的投稿。

2019年,我们的驻北京团队将致力于进一步增进大家对BMJ的了解,鼓励作者向BMJ Open以及BMJ旗下的其它期刊投稿更多的高质量研究。

Adrian Aldcroft,现任BMJ Open主编,在科技和医学出版领域有超过8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入BMJ之前,Adrian曾在BMC任高级执行编辑,之后又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任期刊编辑。在步入出版行业之前,Adrian曾在西安大略大学担任实验室总监,负责视中枢功能区的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研究。Adrian还作为作者参与合著了针对报告阶梯楔形集群随机试验的CONSORT 2010声明扩展版(CONSORT SW-CRT)及针对报告范围综述的PRISMA扩展版(PRISMA-ScR)。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