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8年10月10日,瑞戈非尼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乙类报销目录,预示着中国晚期结直肠癌、肝癌、胃肠间质瘤患者将以更经济的价格获取有效治疗药物,更多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为了推进临床学术交流、促进肿瘤规范化治疗、提升患者的全程生存获益,本报特别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拥军教授,从而明确瑞戈非尼进入医保后为肝癌治疗带来的转机。
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与索拉非尼有何不同之处?您对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有何经验?
陈拥军教授: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来看,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多于索拉非尼,但从严重程度而言,两者程度相近。瑞戈非尼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标准剂量为每日4粒,但相关临床试验提示,瑞戈非尼起始用药时可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肝功能及年龄等因素,选择从每日3粒起始,服3周、停1周,之后再评估患者是否可以加量或维持该剂量用药。目前的研究显示,虽然减量,但瑞戈非尼的疗效未见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瑞戈非尼与索拉非尼的不同之处,瑞戈非尼的作用强度或作用机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瑞戈非尼服3周、停1周的基础上,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提前暂停1周,然后继续服用瑞戈非尼。瑞戈非尼的一个优势是,诸如皮肤反应、高血压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强度会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告知并鼓励患者用药,如果患者能够坚持挺过最艰难、最初的2个周期,那么“曙光”可能就在眼前。
审校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拥军教授
整理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