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主办的2023 ESMO年会已于2023年10月20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开幕。“2023ESMO年会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精彩内容持续放送,与大家一起E览盛会!
当地时间10月20日下午,在ESMO年会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优选论文专场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文斌教授受邀就“A phase II study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CN-159 in recurrent or progressive 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 (pLGG) with MAPK pathway-activated”研究作了精彩报告。研究详情请看2023ESMO 中国E声 | 李文斌教授带来儿童低级别胶质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为进一步了解此项研究,我们有幸邀请李文斌教授进行采访,就研究背景、开展历程和实际意义做了深刻解读。
李文斌教授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采访
Q1:您认为这项研究能够引发国际相关领域学者关注的原因有哪些?
这项研究之所以可以引发国际学者关注,作为大会口头报告进行发表,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我们这项研究针对的群体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在胶质瘤这一研究领域,大多数专家学者更关注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而实际上,低级别胶质瘤在临床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儿童最常见的脑癌类型,且治疗受到较多因素影响。虽然低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要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但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仍然面临进展和复发的风险,这也是我们这项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人群。所以在关注较少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方面,能够有这样一项有创新性且结果向好的研究发布,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第二个原因是这项研究中使用的靶向药物是一种MEK1/2抑制剂,主要对BRAFV600E和NF1突变的患儿发挥作用,目前研究所得到的数据也非常好,ORR可以达到59.1%,DCR则达到了100%,也就是说接受治疗的所有患儿都可以从中获益。虽然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低级别胶质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随着对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驱动因素的认知扩展,驱动基因改变,尤其是MAPK通路相关基因如BRAF和NF1基因的改变,使得靶向治疗成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法。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我们希望可以在手术之外,为低级别胶质瘤患儿提供更高效且低毒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预后,降低进展和复发风险,从而让他们活得更好。
Q2:该研究入选的患者人群是哪些?当前临床实践中的发病情况如何?
儿童是整个社会最关注的群体,我们总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项研究纳入的患儿年龄在2岁到18岁,包括了儿童和青少年,以前对这一群体关注相对不足,更重要的是对这一患者群体没有确切的药物可用。现在胶质瘤领域大家最常用的药是替莫唑胺,但这一药物并不推荐用于儿童,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患儿。所以,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目前仍没有规范的化疗或靶向治疗方案,一般的治疗计划可能是做手术,有一部分可能是做放疗,但是放疗对儿童也是有一定的损伤,所以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出现,这是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也是能够这项研究能受到大家关注的原因之一。
Q3:该项研究的发布您认为会对该诊疗领域产生哪些影响?今后计划还将如何推进?
这项研究报告之后,不仅是中国专家,可以说和这一领域的国际学者都会产生一些共鸣,让世界的同道都更加重视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治疗。目前这个药的Ⅱ期临床试验还没有结束,等结束之后,我们也会协调沟通去进一步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甚至努力去推动这个药物的上市,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治疗机会。目前对医生来讲,这种疾病的药物治疗选择的确不多,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个药物的研究也可以给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Q4:研究开展过程中您和团队有哪些感受与收获?
我们面对的都是可爱的孩子们,每次我在病房或门诊看到这些患病的孩子心里真的很难受。相对成年患者来讲,一个活蹦乱跳的幼小的孩子脑子里长了肿瘤,他成长所面临的未知挑战会更多,不知道他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作为医生,在面对这些患病儿童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如果我的研究或者我的治疗可以让这些孩子的肿瘤缩小一点,能让他活得更长、活得更好,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的喜悦和收获。虽然有些孩子出现肿瘤的同时,对日常活动影响不是很大,但他们未来的每一天都面临未知的风险,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团队的治疗能够让他们避免遭受更多的痛苦,减轻他们未知的恐惧。
专家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首医)研究院副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
中国药促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部长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Cancer Biology & Medical》编委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总编辑
《医学参考报神经肿瘤专刊》主编
北京市中西医双领军专家
主要从事颅内恶性肿瘤的化疗和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主持两项国家十三五重点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获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读前沿进展,听中国强音,享国际视野。“2023ESMO年会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将持续关注大会动态,为大家带来大会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