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继发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

2021-10-17作者:赵梦雅论著
外科非原创

郭刚张帆王忠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853)

 

舒尼替尼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控制晚期肾细胞癌(肾癌)的进展。在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中,舒尼替尼对转移性肾癌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近10年来,该药已在晚期肾癌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较常见如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乏力、血液学毒性、腹泻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2,3],临床医生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笔者在随访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继发性胆囊结石,本文通过探讨导致此类胆囊结石的可能因素及其处理措施,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6月至201912月,累计307例晚期肾癌患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20个月,平均20.3个月 ;治疗期间共发现胆囊结石患者23例,发生率为7.5%,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 平均年龄为60.7岁(51 68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5.3 kg/m221.5 28.5 kg/m2 )。所有患者均为晚期肾癌并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初始给药方案,①17例患者 :50 mg,口服,每日1次,用药4周后停药2周(4/2 w方案);②6例患者:50 mg,口服,每日1次,用药2周后停药1周(1/2 w方案)。根据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其与舒尼替尼治疗的相关性停药或调整治疗剂量,减量调整以12.5 mg为单位。不良反应每周期评价1次,并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常见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ommon termi 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3.0版进行分级。

1.2 方法 记录患者既往病史、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家族史等。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每61次。采用标准袖带式血压计测量血压,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心脏功能。每3个月进行1次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胆囊结石相关治疗方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舒尼替尼治疗期间,1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进行了药物减量或中断治疗。23例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平均血清总胆固醇峰值为5.765.10 6.55mmol/L,平均血清甘油三酯峰值为2.672.103.57mmol/L,并发高血压21例,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出现左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均为轻度。患者均否认有胆囊结石病史,糖尿病病史3例,吸烟史5例,饮酒史12例,胆囊结石家族史2例。随访期间接受高脂饮食5例。

随访发现23例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胆囊结石,发生率为7.5%。所有患者均为超声提示胆囊结石,且均为泥沙样结石,结石直径为13 mm12例患者伴胆汁淤积,9例患者伴胆固醇结晶。胆囊结石多发于给药后20 40周,平均29.5周。随访中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胆囊区胀痛等,暂停舒尼替尼和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无患者接受手术。单因素分析显示 :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并发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 0.05),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脂饮食、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胆囊结石家族史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表1)。

image.png


3 讨论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抗新生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发挥抗肿瘤活性。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客观反应率> 40%,因此成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舒尼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及胃肠道、皮肤、头发、血液循环系统毒性,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6]。既往曾有学者报道了2例患者使用舒尼替尼治疗后出现急性胆囊炎,之后停药和给予抗炎治疗,其中1例行手术治疗。回顾国内外文献并未发现舒尼替尼及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靶向药物引起胆囊结石的报道。

胆囊结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导致胆汁淤积的因素均能导致结石形成。女性、肥胖、妊娠、高脂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均可引起胆囊结石。通过对本组病例分析发现,胆囊结石总体发生率为7.5%,均为泥沙样结石,部分患者伴胆汁淤积和胆固醇结晶,所有患者均伴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而治疗期间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均未发生胆囊结石,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断舒尼替尼继发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包括两方面:①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舒尼替尼可引起胆囊壁微血管密度下降和胆囊局部缺血性改变,影响胆囊的蠕动功能[10] ;②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舒尼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既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分别为30.6%37.9%。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直接因素,可引发胆汁淤积和胆固醇结晶。

对本组患者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舒尼替尼治疗后并发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显著增加,而既往病史、饮酒史、胆囊结石家族史、高脂饮食、性别、年龄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这也说明舒尼替尼仍然是导致胆囊结石的主要致病因素,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高血压均为舒尼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舒尼替尼继发胆囊结石的处理原则与胆囊结石相似,对于伴发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建议暂停舒尼替尼,同时给予积极的抗炎治疗即可,此类患者多为泥沙样结石,一般不会导致胆管堵塞等严重后果;同时,考虑舒尼替尼对手术的影响,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从预防角度分析,建议患者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对于舒尼替尼治疗期间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从病因方面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综上,本病例为首次报道的舒尼替尼治疗期间继发胆囊结石,其发病原因与舒尼替尼所致胆囊壁缺血坏死及高胆固醇血症等有关,应给予患者合理的生活和饮食指导,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对伴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可暂停舒尼替尼并给予抗炎治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