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怎样进行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

2020-12-0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

在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早诊早治是降低疾病负担的有效方式。今天就由东方内镜的副主任医师徐勤伟为大家介绍消化系统肿瘤早筛的理念和方案。


从早预防的原理上来说,我们进行早期筛查的重点是疾病的发病率,也意味着某地区生某种疾病的概率。比如一位日本内镜专家自行检测粪便hp抗原提示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他就没有经常性的胃镜检查,因为在日本会认为得胃癌的概率小于1%(hp阴性胃癌事实上还是有的,日本数据提示其胃癌总量的0.42%-0.66%);比如感染了乙肝的患者出现肝癌肝硬化的概率会高于未感染者,那么乙肝患者就需要定期进行AFP及肝脏影像学检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下一代进行内镜检查是源于基因遗传,吸烟患者进行肺部CT检查源于不良行为。河南食管癌频发,那么进行胃镜筛查食管癌是源于地域因素,所以只有了解疾病发生的背景结合自身环境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几组数据: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按发病人数顺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所以进行肺癌筛查的原因基于这毛病太高发了,检查也很简单,肺部CT。前六位里面,除了肺癌和乳腺癌,其他四个全是消化系统肿瘤。除了肝癌可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手段确诊,胃、食管、结直肠癌都必须通过内镜侵入性检查明确。


从性别看,男性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7.60%。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50%。所以这样排列下来我们可以这样推断,男性概率发生大的是肺加消化系统肿瘤,女性除了肺和消化系统肿瘤之外,还需要将甲状腺和乳腺、子宫附件检查囊括,只要把这些肿瘤的检测全面深入,那就是最大限度提高了肿瘤早期发现率。


我们要知道哪些能预防、哪些能做早期筛查,然后再根据这些指定策略。例如乙肝疫苗的一级预防将会使我国未来的肝会极大减少,HPV疫苗的普及也会极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生。这类感染导致的癌灶是最需要做一级预防的。类似于乙肝和肝癌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也是密切相关,但是对幽门螺杆菌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如以上两种疾病,邻国日本在医保的政策支持下采取举国杀菌的措施,年轻人的hp感染率已经下降到20%以下了,而我国可能还在40%左右,所以胃癌发病率一直没有下降,任重道远。

知道预防哪些癌,还要针对性做检查,但是肿瘤标记物进行早癌筛查的参考价值其实并不高,各项指标即使全部正常也不能认定体内没有肿瘤生长,如果轻微的升高也不能认定就真的有肿瘤存在。经典的几个肿瘤标记物升高查出来更多是进展期者是晚期癌,CEA、CA199、PSA、AFP这几个指标相对更加经典和敏感。以CEA为例,概率仍然是其作为筛查标记的基础,一般CEA升高常见于结肠癌,所以如果发现CEA升高,先做结肠镜检查,其次常见的是肺癌,所以肺部CT是其次需要安排的,如果这些检查都正常的情况下,那就要完善胃镜、肝胆胰MRI或者增强CT等等,最后按照可以引起CEA升高的疾病发生概率进行依次排查,这就是肿瘤标记物的真实内涵


最后40岁以上深入的体检内容有如下基本项目:肺部CT、常规的血液检查,大小便检查,经典肿瘤标记物、上腹部MRI或者腹部B超交替、甲状腺、乳腺、子宫附件、膀胱B超、妇科TCT、前列腺超声或MRI、头颅及鼻窦CT,胃肠镜检查根据第一次内镜的结果进行间隔时间选择。



以下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的消化系统肿瘤筛查建议,供大家参考,但临床上有时候不完全按这个,原因很多,比如无症状轻人群10年一次结肠镜,如果是高质量的结肠镜确实没问题,但是就中国肠道准备的程度而言,很多肠镜检查属于低质量,即使2-3年复查一次也不为过。

结肠癌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肝癌筛查建议



1.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胃癌筛查建议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或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必要时根据医生建议加做放大染色内镜精查。




食管癌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每1-2年1次胃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异型增生,每年1次放大内镜精查。




胰腺癌筛查建议



1. 对胰腺癌高危对象以CA19-9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来源:东方内镜(上海市东方医院内镜中心微信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