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
治疗药物监测是指:通过抽取服药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结合现代化分析技术手段,监测其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并利用药动学原理制定合理给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实现给药个体化。
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只有符合下列条件时才需要进行: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强心苷类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给药方案,以便获得有效性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
2、个体差异大,同一剂量可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等。
4、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妊娠期妇女、老人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等病人。
5、长期服药患者需检查其服药的依从性、耐受性。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如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不易区别。
7、预防用药,在短期内难以判断能否达到预防效果的药物。如氨茶碱预防哮喘发作。
8、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或出现毒副反应需要调整剂量的。
关于丙戊酸钠的合理应用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 临床用于治疗由癫痫引起的原发性大发作、强直性阵挛、失神性发作、失张力性发作,对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性部分发作也有一定疗效。
由于丙戊酸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影响其吸收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种:
1、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丙戊酸钠需保持稳定浓度,漏服可影响其药效,所以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2、生理因素:如患者年龄较大、肝肾功能衰退,可使药物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从而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较高代谢减慢。
3、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明显: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药物代谢的速度,而丙戊酸钠又是肝药酶抑制剂,可使联合用药的药物浓度增加,所以在联合用药时,应监测每个药物的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临床上丙戊酸钠的有效血药浓度是:50~100ug/ml,在这个范围内对大部分人而言是有效且能耐受的。
但对少数人而言, 由于个体差异、病情轻重不同,即使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出现的状况也不同。如有的患者监测到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之内,但是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中毒表现,需减少剂量;有的患者血药浓度在范围内,但出现癫痫症状不能控制, 需加大剂量才能控制病情。
因此该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只能做参考指标,而不能视为治疗目标。
因丙戊酸钠需长期服用,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监测其血药浓度可减低中毒现象的出现,但临床上不应仅靠血药浓度结果设计给药剂量,还应根据患者生理状况(如年龄、肝肾功能指标, 血清肌酐浓度、尿常规检查等)并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疗效,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做到用药个体化确保临床用药保安全。
来源:岭南药学 作者卢国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