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mosquito)早已臭名昭著,因为它们叮咬人类,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和其他病毒。
它是蚊科中最大一属,近1000种,由于它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重大危害,使得全世界人民都对之“谈蚊色变”。
在非洲,这种蚊子是土生土长的,大多数伊蚊更喜欢从其他动物身上吸血,比如猴子和啮齿动物。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它们对人类的胃口可能会迅速扩大,从而提高它们传播疾病的能力。
5月12日,Science官网上的一篇文章报导了这一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非洲各地的伊蚊叮咬偏好范围,结果发现在干燥和密集的人口中,偏好人类的蚊子品种居多。在非洲,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剧。
韦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进化遗传学家玛拉·劳尼克扎克(Mara Lawniczak)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说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蚊子喜欢人类的地点和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减轻疾病的传播。
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卡罗琳·麦克布莱德(Carolyn McBride)一起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员诺亚·罗斯(Noah Rose)和非洲同事收集了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27个地方的伊蚊卵,这些地区括包括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和潮湿的森林,以及来自不同人口数量的人类聚居地。
罗斯用这些卵建立了实验室菌落,并测试了其后代的咬食偏好。他们将100只蚊子放在一个塑料盒子里,盒子里有两根管子伸出来。蚊子有两种选择,一根管子向下移动是罗斯的前臂;另一根管子朝下走是一只豚鼠(屏幕可以防止蚊子叮咬任何一个目标)。
他还对389只蚊子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以了解有不同偏好的蚊子之间的关系。位于蒙彼利埃(Montpellier)的法国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所(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的医学昆虫学家安娜·科休(Anna Cohuet)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但她评价称“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
上周,罗斯和他的同事在网上举行的基因组生物学会议(Biology of genome meeting)上报告称,蚊子对人类或豚鼠有着不同的还是一致的偏好,这取决于它们是在哪里采集的。
研究小组发现,非洲森林是埃及伊蚊的发源地,那里的伊蚊更偏爱豚鼠。只有撒哈拉以南的半干旱地带的萨赫勒(Sahel)地区的昆虫一直偏爱人类。
至于其他的,它们与萨赫勒地区的昆虫亲缘关系越近,就越有可能咬人(萨赫勒地区的蚊子可能是几百年前通过奴隶贸易传播到美洲的)。
罗斯发现,蚊虫叮咬天平向人类倾斜的一个因素是人口密度。科休解释说,周围的人越多,蚊虫叮咬人类就越显著。但这也不能作为完全的解释,因为从几个城镇收集的蚊子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相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炎热干燥的气候,加上短暂的雨季,萨赫勒地区的条件似乎培养了蚊子偏爱人类的口味。
罗斯说,在这些地方,蚊子似乎变得更依赖于人类的储存水或积蓄在轮胎等人造物品里的水来繁殖。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的遗传学家伊莱恩·奥斯特兰德(Elaine Ostrander)说,这意味着如果在干旱季节迅速城市化,这些咬人的品种就会大量繁殖。
登革热和其他伊蚊传播疾病的潜在传播,让奥斯特兰德感到担忧。她说“这绝对是毁灭性的”。
来源:doi:10.1126/science.abc767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