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罕见食管巨大纤维血管息肉

2019-10-03作者:论坛报小塔经验
食管巨大纤维血管息肉

张先生(化名)今年53岁,平素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偶有咽部异物感,本次因外院体检行胃镜时发现“胃间质瘤”而入院,计划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在进行内镜下胃间质瘤切除前,我们常规进行术前胃镜精查,却意外发现其咽和食管交接部(距门齿16cm)长了一个长约9cm的类似棒球棒样的隆起性病变(见图1),也就是说这个病变从张先生的咽部一直延续到了食管中段(见图2-3)。此前,张先生在外院进行过2次胃镜检查,均未有发现。

5-0.jpg

图1 病变起始部

5-1.jpg

图2 病变中间部

5-2.jpg

图3 病变远端

这是一个怎样的病变呢,为什么这么长的一个病变此前多次检查会没有发现呢?

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司新敏主任分析,这是位于咽和食管交接部的一个带蒂宽基隆起性病变,大小约9*1cm,尽管该病变表面被正常食管粘膜覆盖,且无任何溃疡糜烂的迹象,司新敏主任还是凭借丰富的内镜诊治经验,快速而成功地定位了病变,并及时对病变进行了充分评估。在与家属沟通并获得同意后,司主任团队决定在切除胃间质瘤的同时,也对此处病变行内镜下切除。考虑病变范围很长,且起始部位于咽和食管交接部的狭窄空间内,司新敏主任还是通过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对病变进行了完整的切除,手术十分顺利,切除该病变仅仅历时20分钟(见图4)。

5-3.jpg

图4 术后标本

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未出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术后并发症,三日后康复出院。术后病理结果回报(见下图):食管纤维血管息肉。

5-4.jpg

息肉被正常鳞状细胞上皮(三角形)覆盖。 息肉可以看到纤维组织(箭头)和扩大的血管(*)

食管纤维血管息肉是食管息肉病理学分型的一种,属于罕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表现为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因咽喉部梗阻而突然窒息,就像张先生在既往其实也出现过咽部异物感的症状。据统计,在内镜检查中,25%的患者会被漏诊,只因这种息肉表面覆盖了食管的正常粘膜,而且病变位置会随着患者的吞咽活动及食管蠕动发生变化,导致内镜医师在操作时会很难发现病变而漏诊。

在纤维血管息肉治疗方面,因为病例罕见,消化界至今仍未推出过共识意见。有学者曾建议,当息肉长度超过8cm时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本例患者肿瘤虽然长约9cm,但考虑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且费用高,司新敏主任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家属选择了对病变进行内镜下切除。对于长约9cm如此巨大的病变范围,内镜治疗还是存在很大风险,司主任胆大心细,在快速定位病变后,为减少内镜切除后可能的并发症,司主任决定采用Pre-cut-EMR(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该患者。相比于其他内镜切除术,Pre-cut-EMR 有其独特优势:1、与EPMR(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相比,Pre-cut-EMR能避免病灶残留和复发的风险;2、与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相比,Pre-cut-EMR操作相对简易,术中穿孔及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且手术历时相对短。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司新敏主任团队巧用运用内镜新技术治疗罕见食管巨大纤维血管息肉,为患者避免了外科切除手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让广大患者多年以来“不开刀也能切除大瘤子”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来源: 消化客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