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β受体阻滞剂是常规二级预防用药,以降低心血管病复发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中国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指出,阻断或延缓心脏重构是预防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重要环节,所有心肌梗死后患者均应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Ⅰ,B)。
近日,Heart上发表的一项瑞典全国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没有心衰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心梗后患者,长期(1年以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未改善心血管预后。
这项研究纳入43618例心肌梗死后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这些患者均无心衰或收缩功能障碍。
其中78.5%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1年后仍在服用;21.5%的患者没有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中位随访时间为4.5年。
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并未改善心血管预后(全因死亡、心脏病发作、血运重建或因心衰入院)。
约19%的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和22%的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心脏病发作、血运重建或因心衰入院。
两组之间的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异。
研究者指出,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血管预后的机制为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心率,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然而,常规及时的冠状动脉再灌注以及强效抗血小板治疗,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感神经活动的上调,尤其是那些没有严重心肌损伤的患者。因此,那些没有心衰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心血管预后没有作用。
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医疗干预的重要衡量标准。而β受体阻滞剂与抑郁、疲劳等多种副作用有关,进而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应重新评估β受体阻滞剂对没有心衰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长期治疗的益处。
此外,虽然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心肌梗死后没有心衰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合理的,但这些建议是基于再灌注和强效抗血小板治疗时代之前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前常规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基于陈旧的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无法外推到没有心衰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心梗患者。
因此,最近的心肌血运重建临床实践指南对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提出了质疑。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与2016版指南相比,在血脂异常指标方面,2023版指南有什么亮点内容值得特别关注?
ApoA1、ApoB、Lp(a)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哪类患者建议筛查?
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在新指南中如何体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