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可怕~密密麻麻!浙江女子全身被拔出400多根刺…

2020-08-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蜜蜂毒液

被蜜蜂蛰过的人都知道

蛰一口都要疼半天

那蛰几百下是什么感受?

近日,浙江丽水就有人遭了大罪

半小时内被蛰了400多下

全身上下拔出了400多根刺

突遇蜂群,遭受“猛攻”

这两个病例一死一活,教训极为惨痛!

在丽水市遂昌县中医院急症室,医生正在给伤者黄女士挑刺,一枚枚被挑出的黑色蜜蜂尾刺布满了纱布。

image.png

遂昌县中医院急诊科医师翁建武说:

“伤者被送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头部、颈部、背部,全是密密麻麻的蜂针,人也说很乏力,头晕呼吸不畅。我跟护士长看到后就直接挑针,然后急诊预抗过敏、护理、解毒都一起上了。”

说起当时的场景,伤者黄女士仍心有余悸:“当时我正在农田里干活,没过一会儿,突然就一大群蜜蜂飞来飞去,追着我叮咬。”

image.png

幸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置,医生从伤者身上共挑出了400多根刺,目前伤者病情已经稳定。

image.png

被蜜蜂蛰后死亡率很高!

一说到蜜蜂/马蜂叮咬,很多人都把它看成“蚊虫叮咬”,但其实蜜蜂蜇人死亡率很高!不少人根本不当回事,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image.png

专家介绍,蜜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这根刺连接着它身体里的内脏,这个会产生毒素的内脏,叫做“毒液腺”。蜜蜂蛰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蜂类毒液中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使部分蛰伤者友生过敏反应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蜜蜂主要要3种:蜜蜂、马蜂、土蜂

image.png

蜜蜂:被蜜蜂蛰后,容易出现溶血、过敏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马蜂:蜜蜂蛰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而马蜂刺人后则将蛰针缩回,还可继续伤人

image.png

胡蜂:绝对是个狠角色!1小时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胡蜂蛰人死亡率达66%,96%的罹难者扛不过5小时。

遭遇蜂群攻击如何应对?


医生提醒:

遭遇蜂群,第一是不要慌,不能乱跑,越是逃跑蜜蜂追得越快,受伤的程度会越严重!可以先蹲下,用厚的衣服护住头部,如果就近有水源可以钻进水里,这样能够躲避蜜蜂的蜇伤。

image.png

被蜜蜂蜇伤后如何自救?

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一定按照下面4步处理:

1、立即出蜇刺

2、肥皂水反复冲洗

3、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4、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就近就医

注意:第一点,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应该是用消过毒的针头或者其他尖锐物品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任何蜜蜂(蜜蜂、马蜂、黄蜂、土蜂等)蜇伤后都有可能出现过敏。

第二点:蜜蜂蛰后,出现过敏反应,赶紧就医,就近就医,千万不要不当回事,也不要奔着远处的大医院去,一定先就近就医,就近就医!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