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06年,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多吉美®)来到中国,先后开启了肾癌、肝癌和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时代,十多年间帮助超过十万中国肿瘤患者从治疗中获益。之后,瑞戈非尼(拜万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和肝癌二线适应证的获批,将拜耳肿瘤推向了更广阔的治疗领域。已经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新型骨靶向放射治疗药物二氯化镭223(Xofigo®)也即将引入中国,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带来创新的治疗方案。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我国肾癌、肝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等领域临床及指南有哪些变化?靶向治疗的应用获得了哪些进展?未来的诊疗趋势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在8月初召开的BEST2019第6届拜耳肿瘤高峰论坛上,本报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立波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1、作为甲状腺癌诊疗经验丰富的专家,您如何看待现阶段国内甲状腺癌靶向治疗?
我们在2009年开始尝试甲状腺癌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即激酶抑制剂治疗。到现在为止,整整十年过去了。治疗发展到今天,我要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第一个关键词是“喜悦”。既往无论是分化性甲状腺癌还是甲状腺髓样癌,一旦复发或转移,患者的预后就会很不乐观。在观察到靶向治疗能缩小肿瘤、改善症状,乃至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时候,我们喜出望外,可以说是在“山穷水尽”之际迎来了“柳暗花明”。第二个关键词是“谨慎”。到目前为止,临床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分子靶向治疗可以给甲状腺癌患者带来总生存时间的明显延长,同时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今后应如何引领靶向治疗能被更广泛予以正确认知?
要做好这项工作,涉及的内容和层面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包括CSCO在内的学术组织引领下,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把相关学术进展和学术动态在第一时间更广泛地传递给领域内的从业人员。第二个方面是要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让临床一线人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更好的指导。第三个方面,在关注设计精良临床试验的同时,还需要把目光收回到眼前,去做一些真实世界研究。这样才可能囊括更多、更广泛的治疗对象和更多的研究视角、层次,让临床对分子靶向治疗在甲状腺癌领域的应用有更加全景的认识,更接近事实真相,在药物选择和患者选择上做到“双精准”。
3、以个人经验来看,如何更好地引领中国声音走向世界,探索和挖掘靶向治疗的更多临床价值?
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我觉得有三方面举措可能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们要把眼光聚焦到前沿和热点。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关注的问题要有高度,进行的工作要有创新性和临床实用价值。其次,在遵从国际和国内制定的各项指南的基础上,要进行广泛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在高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和同道分享客观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同时,不妨在论文讨论和结论部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后,我们要高效地组织会议,有“请进来”,也要有“走出去”,让我们自己最新的声音能够通过会议的形式让国际同行知晓。这便是推动中国人的声音走向国际舞台的有效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