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乙肝-肝硬化-肝癌:乙肝“三部曲”能否阻断?

2019-10-04作者:论坛报小塔经验
肝硬化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乙肝三部曲”。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有2%~10%的患者发生肝硬化。一旦发展到肝硬化,每年有3%~5%发生失代偿(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3%~6%会发生肝癌。当然,没有肝硬化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能发生肝癌,发生率为每年0.5%~1.0%。

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不仅要关注乙肝本身,还要着眼于将来,评估今后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乙肝“恶化”,高危因素明确

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高危因素有:HBV DNA持续高水平,HBeAg持续阳性,HBV基因型为C型,男性,年龄较大,ALT持续升高,合并感染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嗜酒、肥胖等。此外,糖尿病、肝癌家族史、黄曲霉毒素等,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和长时间研究,近10年来,一些机构建立了肝癌的预测模型。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建立的CH-HCC模型,根据年龄、白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HBV DNA 水平和肝硬化,来预测肝癌发生的可能性;香港大学建立了GAG-HCC模型,主要参数包括年龄、性别、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HBV基因突变、HBeAg 阳性还是HBeAb阳性、ALT情况及有无肝硬化;我国台湾同道建立了REACH-B模型,主要参数包括性别、年龄、ALT情况、HBeAg 阳性还是HBeAb阳性、HBV DNA。从这些指标中可以看出,有一些因素是共有的,如HBV DNA;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可通过治疗降低或转换,如HBV DNA水平、HBeAg阳性,但年龄、性别、家族史、肝硬化等因素难以控制。

有效抗病毒治疗,阻断“乙肝三部曲”

阻断“乙肝三部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近年还有研究发现,即使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有74% 的肝硬化发生了逆转,即“硬化的肝脏变软了”。

为了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最好选择有限时间治疗、停药后仍然保持持续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如聚乙二醇干扰素。不过,仅约30%的患者可以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获得这样的效果,其他患者仍需要长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近年来上市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因抑制病毒快、耐药发生率低,被列为首选药物。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HBV DNA,也不仅仅是HBeAg血清学转换,最终目标是,通过降低HBV DNA和HBeAg血清学转换,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抗病毒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仍应定期监测,评估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

来源:爱肝联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