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10月24日至29日,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ACR Convergence 2025)在芝加哥盛大举行,大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共同探讨风湿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病(IL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SARD)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它不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部分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本次ACR大会公布了该领域的多项诊疗新进展。为此,本文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苏茵教授,深入解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SARD-ILD)的疾病负担与最新诊疗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SARD-ILD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症(SSc)、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干燥综合征(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部分ILD患者可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性(PPF),PPF患者的肺功能随病程进展而恶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
既往研究显示,SARD-ILD的患病率由于SARD中原发病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为3%~70%[2]。本次ACR大会上西班牙一项研究对168例HRCT确诊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患者进行了分析[3]。结果显示,SSc-ILD 中PPF的患病率为18.5%。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识别出较年轻确诊(系数=-1.72)、食管受累(+0.17)、肺动脉高压(+0.10)和FVC预计值%<70%(+0.17)是PPF的相关预测因素,而症状性ILD(+0.08)和DLCO预计值%<60%(-0.17)的相关性较弱(表1)。
表1 与SSc-ILD发生风险相关的因素
除较高的患病率外,SARD-ILD患者还面临较高的死亡率。本次ACR大会上另一项多中心纵向研究对158名PPF患者资料的分析发现,ILD相关特异性死亡率为6.2 /每100患者年,中位生存时间为7.8年。随访期间记录的47例死亡中,近八成(78.7%)归因于ILD,主要为呼吸衰竭(16.2%)。研究还显示,随访期间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患者死亡率(4 [2.5-6.4])低于未使用者(9.0 [5.7-14.3]),这支持了该疗法在此类患者群体管理中的作用[4]。
虽然PPF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但关于SARDs-ILD患者中PPF病程的数据很少。美国一项基于ILD-PRO注册表的前瞻性研究,评估了577例SARDs-ILD且符合PPF标准的患者发生死亡或进行肺移植的时间[5]。结果发现,不同SARDs亚型患者的24个月的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类风湿关节炎(60.8%)和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69.3%)患者预后最差,而干燥综合征患者生存率最高(89.2%),其余亚型患者的生存率介于78.2%-83.0%之间(图1)。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SARDs相关PPF患者的预后异质性,为临床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1 ILD-PRO登记库中SARDs合并PPF患者死亡
或肺移植时间的Kaplan-Meier估计
多维视角:风湿科与呼吸科医生的
协同管理之道
SARD-IL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复杂,治疗方案个体化差异大,需多学科共同参与,其中风湿科与呼吸科是患者主要就诊科室。美国一项针对全国309名医生(风湿科=184名,呼吸科=125名)的横断面调查显示[6],评估了两科医生对SARD-ILD的管理差异。研究发现两科医生在治疗决策上存在显著差异:呼吸科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激素和抗纤维化药物,而风湿科医生则更倾向于使用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病;在临床关注重点上,风湿科医生更重视肺外表现和特异性自身抗体,呼吸科医生更关注影像学表现和纤维化程度;在患者管理范围上,两科医生也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专业分工。风湿病学家明显更倾向于筛查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进行生殖健康咨询以及癌症筛查,而呼吸科医生则更倾向于筛查肺动脉高压、提供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戒烟支持和耶氏肺孢子菌预防。提示不同专科医生在SARD-ILD管理中存在差异化诊疗路径,强调了在协同管理框架下整合多学科专业优势的重要性。
SARD-ILD治疗较为复杂,其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SARD病情活动度、ILD的严重程度和进展倾向,其中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是SARD-ILD治疗的核心。nerandomilast是一种新型口服选择性PDE4B抑制剂。PDE4B在肺组织和免疫细胞中高表达,与肺部炎症、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nerandomilast通过选择性抑制PDE4B,可调节炎症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实现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双重作用[7-8]。
本次ACR发布了nerandomilast重要的III期临床研究FIBRONEER-ILD的亚组数据,评估了nerandomilast在SARD-ILD亚组中的疗效与安全性[9] ,在117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325例自身免疫相关ILD患者。研究主要终点为第52周时用力肺活量[FVC (mL)]较基线的绝对变化,关键次要终点包括首次发生ILD急性加重、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研究者报告的非计划性住院,且住院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或死亡的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
图2 FIBRONEER-ILD研究设计
1.主要研究终点:nerandomilast治疗52周延缓FVC下降
第52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nerandomilast 9 mg和18mg组均延缓了FVC下降(图3),疗效与整体人群一致。
图3 nerandomilast 延缓总体人群
和SARD-ILD人群的FVC下降
次要研究终点:nerandomilast降低了包括死亡在内的临床相关结局的风险与安慰剂相比,nerandomilast 9mg组降低了SARD-ILD患者组的死亡风险和ILD急性加重或死亡风险,与整体人群一致(图4);
与安慰剂相比,nerandomilast 18mg组显著降低了SARD-ILD患者的ILD急性加重、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和死亡的复合结局风险,此外,对于ILD急性加重或死亡;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或死亡以及单独的死亡风险方面也有显著改善(图5)。
图4 nerandomilast 9mg对整体人群
和SARD-ILD人群临床相关结局的影响
图5 nerandomilast 18mg对整体人群
和SARD-ILD人群临床相关结局的影响
2.次要研究终点:nerandomilast 9mg和18mg降低SARD-ILD人群死亡风险,优于整体人群
在整体人群中,与安慰剂组相比,nerandomilast 9mg和18mg组的死亡风险均降低了49%(HR=0.51,95%CI 0.34-0.78)(图6)。
在SARD-ILD人群中,与安慰剂组相比nerandomilast 9mg和18mg组中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60%(HR=0.40,95%CI 0.17-0.94)和72%(HR=0.28,95%CI 0.11-0.69),数值上优于整体人群(图6)。
图6 总体人群及SARD-ILD患者
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变化
3.安全性结局: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中的不良事件
治疗期间,无论是否有尼达尼布治疗背景,nerandomilas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各组中导致治疗中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相似,整体耐受性良好。
总之,FIBRONEER-ILD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针对SARD-ILD患者:nerandomilast在延缓FVC下降方面的疗效与总体试验人群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降低了包括死亡在内的临床相关结局的发生风险;与安慰剂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及导致治疗中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使用nerandomilast治疗PPF,包括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ILD的患者。
间质性肺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治疗前景方面,III期FIBRONEER-ILD试验及其亚组分析带来了积极信号:新型药物nerandomilast在SARD-ILD患者中表现出与整体人群一致的疗效,能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的进展,且安全可控。这一进展为SARD-ILD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标志着该领域的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青岛医院副院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风湿病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ARD中文版》及《BMJ中文版》编委
《医学参考报·风湿病频道》副主编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RD 、Front Immunol、Lupus及Clinical Immunology等相关杂志发表13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主编、主译或参编风湿免疫病相关专著35部,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等研究基金14项,基金总数超过1760万
以主要研究者参与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共13项
审批号:SC-CN-18203
有效期至:2026年11月13日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