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众所周知,心房颤动(AF)是临床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在接受二尖瓣置换或者成形的心脏病患者中,有研究显示高达30%~ 40%的二尖瓣病变患者合心房颤动。
与此同时,房颤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概率也进一步增加,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65 岁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在 4%左右,到75岁时,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达15%。
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之一是多系统血栓栓塞,脱落后引起脑栓塞以及体循环栓塞,即大家所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使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升高5-6倍,而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率更高,为非心房颤动患者的十几倍[1]。到80岁以上,心房颤动成为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
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形成的栓塞栓子组织致密、较坚硬,栓塞后早期发生再通的概率较低,所以预防血栓栓塞尤其重要。国内外研究表明,60%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心源性血栓来自左心耳,而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比例>90%。因此,干预式闭塞左心耳对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意义重大[3]。
目前,对于左心耳的封闭临床中主要有两种术式:
一是内科经皮介入使用封堵器材的封堵术;
二是外科经心外膜左心耳心外夹闭术。
外科心耳夹闭可以经微创胸腔镜完成,它是利用U型弹簧可给两个平行杆杆间施加一定的闭合力的机械原理,来完成从心外膜夹闭左心耳。该心耳夹与现有其他器械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短期内能保留心耳结构完整、避免残端出血、并且闭合心耳效果可靠的优势,提高了临床干预左心耳的有效性[4]。
参考文献:
[1]Kannel WB, Abbott RB, Savage DD, 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the Framingham Study[ J] . N Engl J Med, 1982,
[2]Wolf PA, Abbott RB, Kannel WB, 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the Framingham Study[ J] .Stroke, 1991
[3]葛英辉,吕传剑,程天明,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中原医刊,2007
[4]王珏,郑帅,焦玉清等,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评价经心外膜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手术效果的初步研究,2016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外科 赵舟
来源: 心外方舟(常识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