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包静子 全超
2023年多发性硬化(MS)领域前沿研究亮点纷呈。前沿进展主要聚焦在疾病过程、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诊断等三个方面。在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多发性硬化亚专业组回顾年度重磅研究数据,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盘点。
重点一:MS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过程,炎症和神经变性从发病伊始就共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无缝演化
2023年新年伊始,MS临床试验国际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建议:应把MS看作连续性疾病,而不应受传统病程分类分期的影响,比如将其分割为复发缓解、继发进展和原发性进展型等。这一新颖框架的提出,主要基于神经炎性和退行性病变同时存在,在疾病初期就开始在同一个体中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逐渐演变,加剧了神经退行性病变过程。专家建议应基于生物学特征而非临床特征描述MS的疾病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哪个关键环节导致了不可逆残疾的发生。
不难发现MS残疾累积的两种临床机制,即复发相关的残疾进展和独立于复发的残疾进展(PIRA),均可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202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专家发表的一项临床孤立综合征队列研究佐证了该观点。通过观察1128例首次发生脱髓鞘事件的患者,发现在极早期的疾病中,PIRA也并不少见。首次脱髓鞘发作后的早期PIR 事件与不良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
重点二:需确定新的生物标志物,以便更好地定义、监测或预测随着时间推移的疾病进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MS临床试验国际咨询委员会同时指出,如果将疾病过程视为一个连续体,并在生物驱动的框架内加以定义,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放射学或病理学生物标志物。按照这一思路,Meier研究团队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血清神经丝轻链(NfL)作为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比较。NfL是目前较为准确地反映急性神经轴损伤的重要标志物。Meier团队研究发现,GFAP与NfL在监测病程方面具有互补的作用。因此,GFAP可能成为判断PIRA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对于优化治疗决策具有一定意义。
重点三:需尽早识别MS,早期识别对于早期治疗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首次发生脱髓鞘事件和早期MS患者而言,早期阶段进行治疗与较好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2023年针对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的研究显示,早期治疗对于这类患者的预后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该临床试验纳入87例RIS患者,44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富马酸二甲酯组,43例患者被分配到安慰剂组。接受富马酸二甲酯治疗的患者在96周的研究期间内,发生首次临床事件的风险降低了80%以上。在RIS这一特殊阶段,以富马酸二甲酯为代表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在延缓MS临床转化方面显示出优势。特立氟胺相比安慰剂在RIS阶段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至此,一个鲜明的问题跃然纸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界限在哪里,多早才算早期?这一问题急需我们探讨和研究。
重点四:MS的发病机制以及严重程度与基因表达密不可分
当临床层面陷入瓶颈时,基因研究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个思路。MS的发病机制以及严重程度与基因表达密不可分,至少有200种常见的常染色体变异与MS的发病风险有关。2023年国际MS遗传学会和MS协会联合发表了一项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对12584例患者进行了年龄相关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首次发现风险等位基因与长期临床结局之间存在相关性。与杂合子携带者相比,携带DYSF-ZNF638位点的风险等位基因rs10191329的患者,因残疾进展需要助行器辅助行走的中位时间缩短到3~7年,同时伴有脑干和皮质病理变化的加剧。之后的孟德尔随机分析表明,大量吸烟对MS疾病进程的恶化有不利影响,而更高的教育程度则起到了保护作用。
重点五:其他脱髓鞘疾病领域
2023年在其他脱髓鞘疾病领域,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诊断标准得到更新。多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的标准维持治疗在中国获批。
下期我们将继续推出《【2023年神经科领域进展盘点】多发性硬化——华山团队研究篇》,敬请关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