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年会(CSC2025)暨第二十三次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5)和2025长安心血管病学大会(CIC2025)于2025年9月18~21日在西安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接受专访,就血脂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关注糖尿病患者的非HDL-C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和普通患者不太一样。当被问及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为何要关注非HDL-C这一靶点,彭道泉教授首先介绍了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特点,他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呈现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不明显或轻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关注LDL-C,就可能低估了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的ASCVD风险。
彭道泉教授提出,对于普通人,甘油三酯不高的时候,LDL-C代表75%以上的“坏胆固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是当甘油三酯增高,LDL-C对于“坏胆固醇”的代表性就会降低。因为此时残粒胆固醇或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的比例升高,在“坏胆固醇”中的占比可能高达30%。此时,非HDL-C就成为反映“坏胆固醇”水平的理想指标。
非HDL-C的计算方法是用总胆固醇减去HDL-C,代表了全部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中的胆固醇。研究提示,非HDL-C比LDL-C能更好地反映ASCVD风险,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应用非HDL-C评估风险还有诸多优势。其计算简便,一个简单的减法就能得出结果。而且无需额外检测,既没有额外的经济负担,也不受饮食影响,即便餐后检测结果依然准确可靠。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的ASCVD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且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彭道泉教授呼吁,继续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关注糖尿病患者的非HDL-C水平,以更精准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心血管残余风险与全面血脂管理
在血脂领域,内容繁多且复杂。过去30年,自他汀类药物开发应用以来,LDL-C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今我们发现,即便将LDL-C降至极低水平,在使用PCSK9抑制剂后LDL-C平均降至30 mg/dl甚至更低时,仍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这表明存在心血管残余风险,提示心血管医生需要关注其他危险因素。
关于与心血管残余风险相关的非传统血脂指标,彭道泉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除LDL-C外,甘油三酯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浆中富含TG的脂蛋白(TRL)主要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M)。脂蛋白脂酶(LPL)水解VLDL和CM中的TG,产生VLDL残粒和CM残粒,其积聚可能直接导致 ASCVD。因此,甘油三酯相关的残余风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另外一个指标就是脂蛋白(a)[Lp(a)],也是最近几年特别受大家关注的指标。Lp(a)的核心构成是一个微小的LDL样胆固醇颗粒,携带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载脂蛋白B100(ApoB),外壳被载脂蛋白(a) [Apo(a)]包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跟LDL-C颗粒是类似的,但它携带的Apo(a)可以增加血液的凝滞留度,容易导致血液血栓形成。另外Lp(a)带有大量的磷脂,会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所以,Lp(a)也是备受关注的心血管残余风险血脂指标。
此外,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关注。通常,胆固醇被分为“好”“坏”两类,“坏胆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就是HDL-C。不过,目前HDL-C只能作为一个“Marker(标记物)”,尚不能作为干预指标。彭道泉教授进一步解释,当HDL-C水平较低时,心血管事件风险会明显增加,此时的治疗策略主要限于加强LDL-C的管理,同时鼓励多运动、戒烟,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等。但对于升高HDL-C,目前尚无非常有价值的手段,而且即便HDL-C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并未降低。
多维度深耕,筑就国内血脂领域领先地位
在血脂管理与研究领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彭道泉教授认为,这与团队在血脂领域的长期多角度关注密不可分。初期,由赵水平教授在国内率先掀起了对血脂问题关注的热潮,为后续团队血脂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临床实践方面,湘雅二医院是国内最早开设血脂门诊的医院,门诊汇聚了大量血脂异常患者且病例资料完整。传统的血脂管理模式下,理论上应由内分泌医生负责血脂水平调控;心血管医生早期虽关注血脂,但多集中关注LDL-C,对罕见、复杂的血脂异常的关注较少。而湘雅二医院凭借血脂门诊的优势,收集了诸多血脂异常病例,包括极为少见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
在研究领域,团队率先完成了影响国家重点项目CHILLAS研究,这是国内最早针对强化他汀剂量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观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3片加倍剂量的他汀,在降低心血管事件方面并不比单片他汀更具优势。这一结果对国内血脂治疗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国内血脂指南一直推荐常规剂量他汀治疗;若常规剂量不能达标,则考虑联合治疗,为国内血脂治疗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也有所涉足,不过目前部分成果仍需进一步转化,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血脂异常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中国医学论坛报杨璐绫采写
感谢彭道泉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