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王一民教授:常见细菌性肺炎诊治——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处置要点与进展
王一民教授:常见细菌性肺炎诊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处置要点与进展
王一民教授:常见细菌性肺炎诊治——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处置要点与进展
概述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于HAP,导致CAP相对少见。结构性肺病如支扩、慢阻肺病、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是PA定植或感染的高危人群。此外,研究发现PA是COVID-19住院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因之一(肺炎支原体、PA和流感嗜血杆菌),占继发感染的12%。
PA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属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影响PA致病性的决定因素是细菌分泌的外毒素、形成的生物被膜以及相关的群体感应(QS)系统。PA是临床上可形成生物被膜而致顽固性耐药的典型菌种之一。
在长期定植过程中,PA分离株常通过生成多糖藻酸盐而转化为黏液表型。藻酸盐的生成会促成生物膜生长、宿主免疫反应的清除作用下降及组织损伤。黏液表型菌株不仅仅见于囊性纤维化患者。
美国IDSA提出了“难治”耐药性PA( PADTR-PA)的概念——对以下药物均不敏感的PA,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该定义更贴近临床治疗角度。
耐药机制
PA的耐药机制包括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适应性耐药,前两者可从药敏试验发现,后者与体内耐药有关。适应性耐药在去除刺激因素后是可逆的,因此常规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都难以发现,常造成临床治疗困难,主要机制包括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持留,多见于结构性肺病合并慢性感染患者。
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的常见机制有: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产生灭活酶,如Ampc酶,也有关于ESBL酶的报道,部分菌株产金属酶(如IMP和VIM型);ftsK(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突变等。部分天然耐药机制需在一定外在因素(如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作用下才会表达,故mNGS测得的主动外排系统基因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细菌耐药表型。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咳嗽、咳痰、气促,不常见表现包括咯血和胸痛。当患者咳黄绿色脓性痰时要警惕PA感染可能。肺部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可伴有小结节和小透亮区的“微脓肿”,少数情况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肺脓肿,可伴有胸腔积液。
区分PA的感染与定植较为困难,需注意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判断。除常规体外药敏实验外,对于重症感染、重症免疫抑制宿主感染等情况,建议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主要识别丝氨酸酶或金属酶。根据典型的药敏表型进行PA耐药机制的预测同样有参考价值。
治疗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推荐,MDR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药物选择见下表。
IDSA2024的指南中对于泌尿道外的DTR-PA首选药物是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对于产MBL的铜绿假单胞菌首选头孢德罗。
未完待续……
整理自王一民教授《常见细菌性肺炎的诊治——肺炎专病种照护能力提升》的授课
感谢王一民教授审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