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ASCO GI对话研究者丨李健教授谈KRAS G12C突变,展望肿瘤精准化治疗发展

2024-01-21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于当地时间2024年1月18-2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正式召开。作为胃肠道肿瘤领域最高水平的世界级学术盛会之一,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2024 ASCO GI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专题活动,与您一同精研学术热点,汲取大会精华。


当地时间1月19日14:10,在2024 ASCO GI大会的口头摘要汇报(胰腺癌、小肠癌和肝胆管癌)专场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就入选研究“Preliminary activity and safety results of KRAS G12C inhibitor glecirasib (JAB-21822)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nd other solid tumors”作了精彩报告。


“2024 ASCO GI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在报告前对李健教授进行了专访,针对入选研究所带来的临床意义、肿瘤精准化治疗所带来的患者获益,以及参加新药临床试验的价值,李健教授给出了高度见解及真诚感悟。现将采访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video

李健教授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采访


Q1:首先请您阐述研究选择KRAS G12C突变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在实体瘤领域,KRAS基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多种肿瘤紧密相关,包括我们熟知的结直肠癌、胰腺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等。尽管我们对KRAS基因的认识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开发出有效的药物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KRAS G12C是KRAS家族中首个克服这一难题的药物,其突破不仅对这一类患者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而且有望推动针对整个KRAS家族靶向药物的研发进程。众多实体瘤患者可以因此获得治疗的新希望。


另外,我们此次汇报的是胰腺癌,胰腺癌作为消化道肿瘤中最难治的一种,目前许多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胰腺癌中KRAS G12C突变的并不是很多,但KRAS突变的患者并不少见,如果这款抑制剂效果显著,在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显著的疗效的同时,也有可能带动胰腺癌中KRAS系列基因的开发。这应该也是首次在胰腺癌中报道相关数据,且结果非常乐观。


JAB-21822在中国、美国及欧洲同步开展了单药和联合用药临床研究,目前国内中心主要关注KRAS G12C突变抑制剂单药,我们报道的只是Ⅰ期和Ⅱ期试验数据中胰腺癌及相关实体瘤患者的部分,我们深信,这些数据将为胰腺癌及其他少见肿瘤中KRAS G12C突变的患者开启全新的治疗篇章。


Q2:根据目前KRAS G12C突变抑制剂展现出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您认为会为对实体瘤患者诊疗策略和获益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在去年的ASCO会议上,我们分享了KRAS G12C突变抑制剂在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的Ⅰ期数据。在结直肠癌中,我们进行了单药和联合治疗的试验,KRAS G12C突变抑制剂单药治疗结直肠癌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30%以上。并且,我们的数据显示在联合治疗中,其客观缓解率可达到60%,这一成果已经超越了现有的国际报道数据,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本研究中,大家关注的除了客观缓解率的提高,也关注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是否能够进一步延长。在此次报道中,胰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42%左右,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期为5.6个月。与现有的治疗方案相比,这一数据具有显著优势。众所周知,胰腺癌缺乏针对性的靶向药物,且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应用尚不成熟,仍以传统化疗为主。现有的化疗方案,如FOLFIRINOX方案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其客观缓解率并不理想,且伴有较强的化疗毒性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都是后线治疗的患者,也就是接受过Ⅰ、Ⅱ线标准治疗,但最终疗效并不理想的患者。客观缓解率方面,42%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PFS期方面,5.6个月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长,靶向治疗的特点在于其快速起效,只是如果治疗无效,肿瘤的生长也会不受控制,目前的PFS期尚未达到最佳状态,我们也会继续努力进一步延长PFS期。但不管怎么样,根据目前的数据,KRAS G12C突变抑制剂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为其带来新的治疗机会。


除了客观缓解率外,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不良反应。令人欣慰的是,KRAS G12C突变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传统化疗。目前观察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贫血、胆红素升高、轻度肝损伤以及轻度白细胞下降等。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1~2级,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因不良反应而导致药物终止或患者死亡的情况。


对于胰腺癌患者而言,由于其体力状况往往较差,ECOG评分偏低,单药口服的给药方式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本研究中的药物的上市后将促进对胰腺癌患者进行KRAS基因的常规检测,特别是针对G12C突变的患者。当然,为了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该药物与化疗药物等的协同作用,更精准地定位治疗策略,从而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KRAS G12C突变在结直肠癌中发生率较高,在胰腺癌中发生率较低,在阑尾肿瘤、胆道肿瘤、胃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癌种中发生率更低,我们的研究纳入了这些患者。尽管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但总体而言,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大多数患者实现了肿瘤退缩,只是退缩程度存在差异。约有30%~40%的患者肿瘤能够退缩一半以上;20%以上的患者肿瘤能够退缩80%~90%。患者获益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对KRAS G12C突变抑制剂在未来为G12C突变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前景持乐观态度。



Q3:您对未来青年医生开展临床相关研究有何建议?

首先,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沈琳教授,能给予我负责这个项目的宝贵机会。我强烈建议我们年轻的医生们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这不仅能帮助大家接触到国际前沿的最新药物,还能让大家深入了解肿瘤新药的发展趋势和疗效变化。这种参与将极大地扩展视野,提升对实体瘤药物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我们应意识到这些新药往往引领着临床药物学科的发展。尽管临床医师可能少有机会参与临床试验的设计,但通过参与临床试验的管理,我们可以对新药有更深入的了解。当这些药物上市后,我们可以设计开发新的IIT研究。这正是每位年轻医生都可以申请参与的领域。了解新药的疗效和特性将为未来设计新的临床研究以及开展转化研究解决耐药等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新药临床试验对我自身、对消化科学科的发展以及对年轻医生的成长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真诚鼓励我们的年轻医生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与导师共同设计试验,并深入学习相关方法。这将为大家未来开展小型研究或IIT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Q4:研究开展过程中您和团队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从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我在肿瘤内科已经工作了20余年。初期,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期并未得到显著延长,同时,化疗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我们在与患者沟通时也并不是很有信心。


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出现,这一局面逐渐得到改善。我们对于新药的研发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并寄予厚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非常期盼新型精准治疗药物能够替代化疗,因为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实在太大。我们欢迎不良反应低、疗效显著的药物,希望这些药物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在与患者沟通新药临床研究时,这样的药物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药物对患者极大可能是有效的,患者将经历一段相对轻松的时期,肿瘤得到良好的控制,且不良反应轻微。对于那些刚从痛苦的化疗中解脱出来的患者和家属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体验。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新药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新的希望。我坚信,只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新药研发上,终有一天精准治疗将替代化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目前,有一些免疫治疗甚至能单纯靠药物来治愈患者,展现出新药的巨大潜力。相对于肺癌、乳腺癌等其他实体瘤,消化道肿瘤的进展虽然较慢,但我坚信未来能够逐步淘汰那些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严重的药物。


审阅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健教授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李健.png


专家介绍


李健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行政副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

CSCO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副主委

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

CSCO大肠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常委兼青委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大肠癌专委会肝转移学组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委员及青委副主委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委、《肿瘤临床与研究》编委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