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11月6日~10日,第十五届OESO世界食管疾病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国内外食管疾病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共商食管疾病的学术前沿、手术技术、精准诊疗。
大会主席,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在OESO全体会议(外科分会场)致辞,赫院士首先对与会的国内外食管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作为世界食管疾病领域最权威、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性会议之一,由世界食管疾病协会(OESO)主办的世界食管疾病大会,今年首次走出欧洲,在我国举办,这既是对我国食管疾病诊疗水平的肯定,也鼓舞着我们继续努力向前。我国是食管癌大国,在食管癌的诊疗中外科学使命重大,道路艰难,我们面临着手术数量巨大,证据相对缺乏的现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多中心研究,助力我国食管癌诊疗事业。
赫捷院士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戎铁华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振涛教授分别致辞。
学术撷英
第一节段食管癌外科手术进展的主题报告由毛友生教授和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的Yuji Tachimori教授共同主持。于振涛教授首先进行了题为“中国食管癌外科的历史和现状”的报告,于教授分别概述了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和机器人手术治疗食管癌;淋巴结清扫一直是食管癌手术的热点问题,如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清扫淋巴结的区域或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是否有食管癌的前哨淋巴结等;同时越来越多关于新辅助治疗,如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食管癌中价值的临床探索。
于振涛教授
日本Toranomon医院Harushi Udagawa教授随后分享了日本食管癌综合治疗现状,目前全世界对于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否单纯手术?手术联合新辅助治疗的方案?Udagawa教授认为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不同的患者,肿瘤的特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将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在日本,对于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是新辅助化疗(2周期的CF)+根治性手术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但是真实诊疗中,新辅助DCF方案正在逐步取代CF方案,期待JCOG1109试验的结果。
Harushi Udagawa教授
第二节段食管癌手术新技术的主题报告由于振涛教授和Udagawa教授共同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介绍了中国VATS和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手术,李教授比较了VATS微创食管切除术(MIE)、开放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为MIE手术有较少的呼吸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等短期优势,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目前尚缺乏其和开放手术在肿瘤治疗中长期效应的比较,未来需要更多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这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
李志刚教授
来自韩国延世大学医科大学附属Severance医院的DaeJoon Kim教授首先介绍了韩国食管癌的发病和治疗情况,随后Kim教授通过手绘图讲解了手术重要的解剖结构,并播放了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手术视频。
DaeJoon Kim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贵齐教授进行了题为“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治疗”的报告,目前食管癌5年生存率在日本、美国和我国分别是37.2%、19%和20.9%,我国食管癌病例大多发现时较晚,且我国食管癌的诊治水平发展较不均衡,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食管癌5年生存率较低。王教授指出早诊早治是癌症治疗的根本,我们应在降低发病率的同时,提高诊疗水平,随后,王教授分享了在早期食管癌中开展射频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的疗效。
王贵齐教授
精彩纷呈的学术会议还在继续,请继续关注更多后续报道。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照片来源医和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