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自1958年氢氯噻嗪问世以来,利尿剂就成了重要的降压药物。国内外指南都强调利尿剂对降压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盐敏感型高血压和难治型高血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噻嗪类利尿剂可分为噻嗪样和噻嗪型利尿剂,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但降压效果和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却有所不同。
根据降压机制不同,利尿剂通常可分为四类:
袢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阻断Na+-K+-Cl-共同转运体,抑制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噻嗪类利尿剂
作用于远曲小管,阻断Na+-Cl-共同转运体,减少Na+和Cl-重吸收,促进Na+ 、Cl-和水的排出。
保钾利尿剂
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H+共同转运体,抑制Na+再吸收和减少K+分泌,其作用不依赖醛固酮,利尿作用弱。
碳酸酐酶抑制剂
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利尿作用较弱,很少用作利尿药。
其中噻嗪类利尿剂又可分为噻嗪样(TL)和噻嗪型利尿剂(TT),代表药分别为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
1.化学结构
TT利尿剂的基本化学结构由苯噻二嗪环和磺酰胺组成,TL化学结构与之不同,但含有磺酰胺结构。
2.药代动力学
吲达帕胺生物利用度达95%,持续时间约24 h,清除半衰期平均18 h,而氢氯噻嗪生物利用度为60%~70%,持续时间16~24 h,清除半衰期9~10 h,因此吲达帕胺利用度更高、持续时间和清除半衰期更长。
3.降压效果
2015年,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吲达帕胺收缩压降幅优于氢氯噻嗪5.1 mmHg。此外,吲达帕胺还具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对心血管保护方面,2015年发表的两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TL较TT利尿剂心血管保护更优。汪道文教授开展的针对19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心血管事件吲达帕胺组下降22%,氢氯噻嗪组下降8%(P<0.001);吲达帕胺组心力衰竭风险下降43%,氢氯噻嗪组下降29%(P=0.039);吲达帕胺组卒中风险下降18%,氢氯噻嗪组下降3%(P<0.001)。
对肾脏保护方面,2016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R)上发表的相关研究对比了TL利尿剂和TT利尿剂在肾脏保护方面的差异。在氯沙坦50 mg/d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分别加用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结果显示:
吲达帕胺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下降4.23 μg/L、氢氯噻嗪组UACR下降3.8 μg/L;
吲达帕胺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下降28.4 μg/L、氢氯噻嗪组NGAL下降14.92 μg/L;
吲达帕胺组肾阻力指数(RRI)下降0.08,氢氯噻嗪组RRI下降0.04。
因此,在对心、肾等靶器官保护方面,TL较TT更有优势。
利尿剂在临床上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目前为止,仍是降压治疗的基础药物。
在噻嗪类利尿剂中,TT和TL在降压效果和心脑血管保护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当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时,应合理选择,并注意联合用药。
来源:心希望快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