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必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021-03-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非原创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


(1)导管留置的时间。

(2)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

(3)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

(4)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①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②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③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④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⑤ 采用安尔碘或有效浓度为75%以上的乙醇等皮肤消毒剂对消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⑥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① 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② 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具体间隔时间:


a.菌纱布为1次/2天;

b.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

c.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③ 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④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⑤ 告知置管患者及其家属、看护等,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⑥ 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⑦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⑧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⑨ 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部位的微生物培养。


⑩ 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特别注意

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首发于纳洛酮的护理天地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