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食管挖隧道切出一条“小狗”?这位内镜专家70分钟“神操作”堪称教科书级!

2020-07-30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这段时间,医院的朋友圈

被一条“小狗”刷了屏

这只“mini汪星人”长9厘米、高6厘米

由消化内科一位内镜专家

 用20余年精湛的内镜技术

精益求精的创新微创理念

和对患者真诚负责的态度完成

微信图片_20200729151322.gif


一条“小狗”

怎么就长在了患者的食管壁上?

专家又是如何切下它的?

在这个炎热的7月

小编请专家来解密!


//

食物“难以下咽”原来是TA在暗戳戳作祟

//

绍兴人小夏今年34岁,一直是个壮小伙,他身材健硕,精神头特别足。就在一年前,小夏逐渐感到身体的异样,每次吃东西,都会有哽咽感,弄得自己很不舒服。

小夏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并没有将这种“怪事”放在心上。“谁又没点小毛病呢?又不疼不痒,搞不好就是慢性咽炎呢?”他一直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就在上个月,他不得不到当地医院就诊了。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他的哽咽感明显加重,已经食难下咽、寝食难安了。“什么刀切、米饭、肉类都没法吃,喝点稀饭、牛奶都觉得难受!”小夏说,因为持续的进食困难,他短短几个月内一下子减重十多斤。“想吃也不能吃,谁能知道我饿得有多难受!”

6月20日,当地医院对小夏进行了肺部CT检查,提示“食道下段占位性病变”,出于慎重考虑,医生建议他到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食管里有一个巨大的不规则肿物!”小夏先到省内某三甲医院的胸外科就诊,诊断结果印证了当地医院的检查,医生说必须要“开胸”才能彻底切除这个庞然大物,“一想到要在胸口留下十几厘米长的疤痕,像蜈蚣一样,我心里难过极了!”犹豫再三的小夏多方打听,得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大一院”)消化内科有不用开胸、同样也能切除食管肿物的高超技术,决定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到浙大一院再试试看。

微信图片_20200729151326.png


7月上旬,在家人的陪同下,小夏慕名来到浙大一院消化内科就诊。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季峰主任医师对其进行了详细问诊,并亲自超声胃镜检查,发现小夏的食管中下段及贲门见腊肠样巨大黏膜下隆起,几乎环绕食管全周,由于肿瘤太大,粘膜表面可见细小静脉曲张,贲门处粘膜明显粗糙增厚,考虑是食管中下段跨贲门“巨大平滑肌瘤”,他随后被收治入院。

//

这么大的病变!切除不易、取出更难

//

“这么大的病变,位置又很深!”季峰主任介绍,小夏这个食管中下段跨贲门的巨大黏膜下肿瘤,与主动脉紧贴、一路延续至胃底贲门,选择传统外科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病人的创口大、恢复慢、治疗费用也高,甚至出现难以恢复的并发症。


小夏正值盛年,由于他的病变位置横跨贲门,如果进行开胸手术,要切除他大部分的食道和全部贲门,把一部分胃和残存的食管直接连接起来。切掉了患者的 “贲门”,相当于把食管和胃之间的“一扇门”破坏了,胃酸不受控制地返流,将会把整个食管腐蚀掉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愈合过度又会引起胃食管吻合口狭窄导致吞咽困难,同样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

微信图片_20200729151329.png


使用内镜开展手术,上述难题会迎刃而解。综合小夏食管肿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季峰主任建议采用“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为小夏切除肿瘤。

简单地说,这种新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就像“鼹鼠钻地打洞一般”在内镜的引导下,用特殊刀具在瘤体上方3~5 cm 处切开黏膜,然后开通黏膜下隧道进行肿瘤充分分离并切除,最后通过金属夹进行切开黏膜闭合。

“切口被封住,整个食管的黏膜面还是完整的。”季峰主任向小夏解释,这种内镜下肿物剥离的手术,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出现消化道瘘和纵膈胸腔继发感染;但它需要巧妙利用黏膜和肌层间的空间进行精确操作,是超高难度的手术技术,目前国内只有浙大一院等少数三甲医院能够开展。

据悉,浙大一院消化内科每年运用“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为患者切除食管肿瘤至少60余例,一般0.5~2个小时即可完成手术。

//

70分钟,像鼹鼠挖隧道般巧妙切除肿瘤

//

7月14日下午5点,手术准时开始,季峰主任通过内镜操作,从食管入口狭窄处小心翼翼建立“隧道入口”,由于瘤体大显得操作空间极其狭小,在他的操作下,整个“打隧道”的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由于瘤体巨大并且不规则,与粘膜黏连明显,又长在食管肌层的深部,部分与主动脉紧贴,剥离难度大,出血风险高……整个剥离过程就像是“虎口拔牙”一样步步惊心,手术室内鸦雀无声,只有麻醉机的嘀嗒声不间断响起。

微信图片_20200729151335.jpg

季峰主任

70分钟!被一次性完整剥离出的巨大瘤体艰难取出后,发现瘤体竟然形似一条可爱的“小狗”——它长9厘米、高6厘米。这场“刀尖上的舞蹈”,患者没有任何出血,内镜下关闭隧道入口后,没有肉眼可见的一丝创口。

微信图片_20200729151337.jpg


手术后,从麻醉中苏醒过来的小夏被问及有什么不舒服时,他摇摇头:“就像睡了一觉!”术后第二天,他就恢复了自主进食,第三天就顺利出院了。

季峰主任介绍,在食道的内镜微创治疗中,内镜不仅可以切除早期癌症、癌前病变、还可切除大部分的黏膜下肿瘤(主要包括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颗粒细胞瘤等),对于不同的病变,可以采用圈套切除、黏膜下剥离术、隧道内肿瘤切除术及全层切除术等多种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目前,浙大一院开展的该类型手术恢复快、无疤痕、费用较低,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

这种肿瘤,虽然良性仍要警惕

//

“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但像小夏这种最长直径达到9厘米的巨大平滑肌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季峰主任介绍,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中年男性,患者发病大多是因为基因缺陷,与饮食的关系不大。肿瘤多位于食管下段和中段,绝大多数为单发性,它起源于食管壁肌层,向食管腔外缓慢生长,有完整的包膜,包绕长段食管。


微信图片_20200729151340.png


据了解,食管良性肿瘤较为少见,在食管肿瘤中仅占1%。在食管良性肿瘤中,90%是平滑肌瘤,此外,尚有起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息肉、脂肪瘤、纤维脂肪瘤、乳头状瘤等。


季峰主任说,在很多人印象中,良性瘤可以不管它,但是食管平滑肌瘤则有所不同。食管平滑肌瘤虽临床症状多数较轻并且生长缓慢,但肿瘤放任生长的话,会压迫周围重要器官,并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因此,如果肿瘤直径超过2cm,并且出现症状(如:吞咽梗阻感、胸骨后钝痛等)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食管肿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专家介绍,如果有以下3种情况要特别警惕、尽早就医:

01

食物“难以下咽”,吞咽时总感觉梗噎或食物通过缓慢。

02

咽喉部会经常无知觉的出现干燥和紧缩感,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感。

03

胸骨后感觉闷胀、疼痛,吞咽时疼痛变得明显,吞咽下去后症状又减轻或消失。


来源:浙大一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