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警惕糖尿病“无糖”食品的“地雷”

2021-09-29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于浩泳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最基本的措施,是药物治疗的基石。如果饮食方面出了“纰漏”,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大家都想着既要吃的过瘾,又想血糖不受影响,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专为糖尿病患者准备的所谓“无糖食品”和“无糖饮料”。这些“无糖食品”真的适合糖尿病患者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倒在了这个认知的“雷区”里。


所谓“无糖食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一般则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等的甜味食品,作为对应于糖的替代物被加入食品中的甜味剂包括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品种。


饼干,是无数人迷恋的一类休闲食品。有人说:我可以不喝甜饮料,不吃蛋糕,但饼干实在戒不掉啊!无糖饼干没加糖还会不好吗?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号称“无糖食品”食品中比如“无糖饼干”,其基本的原料仍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实际上,淀粉在体内起的生理作用就是葡萄糖。人吃进去的是不甜的淀粉,在肠道里吸收就是葡萄糖,最后身体用来作为“能源”物质的也是葡萄糖。这才是升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至于饼干里面加的辅料是白砂糖还是木糖醇其实关系不大,因为就算饼干里加的白砂糖也是很少量的,对血糖影响很有限。


所以很多患者买了很贵的“无糖饼干”,吃了以后发现与吃普通饼干相比血糖差别并不明显。


除了饼干或蛋糕,人们还很喜欢喝可乐。从可乐的营养成分表就不难看出,一罐330毫升的可口可乐中含有糖35克,但其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我们每天摄入的糖量不超过50克,最好要控制在25克以下,对于正在减肥或者想要减肥的人群,可乐可以说是一种杀手,根本不建议饮用。有的糖尿病患者说,普通可乐含糖量高,无糖可乐应该很适合!你看,标签上还有“0卡路里”。看来多喝几瓶也没问题!网络上还说“无糖可乐”对身体就不会有影响,甚至还可以减肥。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喝可乐还能减肥。对于这件事而言,并没有那样简单。无糖可乐的甜味完全来自甜味剂,比如说你听说过的阿斯巴甜、三聚蔗糖、安赛蜜等物质。对于甜味剂而言,少量添加就可以产生高强度的甜度,例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那效果可想而知。对于甜味剂而言,的确不会产生能量,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着喝了无热量的无糖饮料后就会减肥。科学研究早就发现,喝了添加了大量的甜味剂的饮料后会增加肥胖和超重的患病概率。


人和动物的大脑有着一套强悍的工作机制,如果干某一件事的时候你感觉到了开心和愉悦,那大脑就会给你发信号使你总做这件事。糖和甜味剂本身就能够刺激甜味的产生,糖可以刺激大脑产生饱食信号,告知身体已经吃饱,可以停止了;但是甜味剂并不会,换句话说,食用甜味剂根本不会有一个胃口的上限,使你总是觉得“吃不够、吃不饱”。因此更加刺激人的食欲,需要吃更多的东西才能刹住“好胃口”的车。


肠道的菌群与肥胖、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的紊乱和不健康对人的食欲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现在发现,甜味剂对肠道的菌群也有不好的影响。2017年,以色列的一个科研团队就用小鼠做了一个实验,给它们喂食甜味剂安赛蜜,一段时间后,小鼠的肠道菌群就会发生变化,并且导致其食量的增加和肥胖。除了无糖的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宜饮用,就连一些所谓的果汁饮品也有同样的问题,也不建议饮用。


对于减肥和降糖,科学为之才是王道,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理念,请勿投机取巧。那些零食和可乐,无论是有糖的还是所谓无糖的,偶尔吃点喝点没什么问题,但是请您“浅尝辄止”。对于饮食管理,要有正确全面的科学认知,不要再被网络上或广告上一些似是而非、貌似有理的说法忽悠进了“雷区”。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潘云晖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上海药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