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启动6大医工结合研究中心 发力临床转化科学研究

2019-07-14作者:论坛报综合资讯
精准医学 人工智能

7月12日,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对外宣布,启动6大医工结合研究中心:临床大数据中心、数字医疗与医疗机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医学转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医疗设备中心,每个中心实行双主任制,由清华大学理工学科领军学者与临床医学院医学专家共同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出席会议并致辞。

微信图片_20190715140338.jpg

据悉,为推动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健康科技创新平台,清华大学于2016年1月成立精准医学研究院。以服务健康中国国策为目标,以重大疾病防治需求为导向,聚焦于健康医疗的核心技术,研究院确立了6个重点研发方向,聘任尤政、孙家广、吴澄、张钹、雒建斌、程京、董家鸿、陆建华、戴琼海9位院士担任6大分中心的首席专家;聘任电子工程系吴及教授、航天航空学院郑钢铁教授、机械工程系张向军研究员、计算机系杨斌教授、工程物理系王学武教授、航天航空学院冯雪教授,分别与临床医学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徐沪济教授、消化内科专家姜泊教授、重症医学科专家许媛教授、内分泌科专家肖建中教授、核医学科专家何作祥教授、心脏内科专家张萍教授担任6大中心共同主任。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整合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的优质临床医学资源,构建医研企一体化的跨领域精准医学创新联盟,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和先进健康医疗产品研发,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效能,同时培养具有临床转化科学才能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和工科人才,促进健康医学事业全链条全面优化升级。

微信图片_20190715140358.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指出,进入21世纪,现代科技和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健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医疗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变了当代医学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诊疗策略、技术特征乃至健康医疗服务的业态。在此情形下,应运而生的“精准医疗”,是一种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特征,适应社会健康需求的全新医学理念和医疗范式。精准医疗的发展将重塑以健康为中心的国家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精准医学研究院筹备成立的6大研究中心将在清华大学的举力支持下,为医工结合提供平台、资源、合作架构,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多个专科已与清华大学理工科研院系建立了紧密合作,50余项医工结合研发项目业已取得初步成果。

董家鸿还指出,精准医学研究院还将吸纳医药、科研创新企业,构建“医研企”融合的创新联盟,从临床问题与市场需求(Bedside)出发,借助医工结合的实验室研究(Bench),完成前沿科技的临床转化应用,进一步研发出服务于民众(Customer)的健康医疗产品。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数量,也不缺乏医学创新的理念,但医疗科技创新产品仍然是短板,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大重点领域,“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其中之一,通过医工结合,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产品,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之后的智慧医疗研讨会上,林浩添教授、赵钢教授、吴文韬博士分别进行了“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医学人工智能从研究走向应用”“基于AI等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智能医疗”主题演讲,对时下热门的医疗人工智能研发进行学术讨论和前景预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韩冬野 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