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使用传统危险因素的大多数心血管风险评分中,实际年龄是一个权重很大的变量。然而,有研究显示,在估计心血管风险评分较低的年轻人中,血管年龄比估计心血管风险评分更有用。血管老化分三种表型,血管过早老化、血管正常老化、血管超常老化。
2023年10月10日,JACC亚洲子刊发表的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新分析提示,与血管正常老化者相比,血管超常老化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低,而血管过早老化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较高。
在该研究中,血管过早老化被定义为血管年龄较实际年龄≥5.7岁;血管超常老化被定义为血管年龄较实际年龄≤6.2岁。
血管年龄被定义为多变量回归模型中的预测年龄,包括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实际年龄与血管年龄差值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分别被用来作为定义血管过早老化和血管超常老化的界值。实际年龄和血管年龄差值处于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为血管正常老化。
作者指出,与实际年龄相比,血管年龄更准确地反映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可更好地了解风险水平和预测健康结果。此外,血管年龄公平地反映了个体的心血管风险,特别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由于年龄相对较小,10年心血管风险本来就低。
该研究共纳入20917名40~60岁基线无心血管病的中年人。中位随访4.6年期间,共发生584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衰住院、卒中)。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与血管正常老化者相比,血管超常老化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了53%,卒中风险降低了57%,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衰住院)风险降低了48%,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35%。
而血管过早老化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了90%,卒中风险增加了96%,心脏事件风险增加了65%,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0%。
进一步分析显示,实际年龄与血管年龄的差值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HR=0.74)。实际年龄与血管年龄的差值每增加1岁,卒中、心脏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6%、23%、18%。
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实际年龄与血管年龄的差值与心血管事件风险之前呈L型曲线关系。当实际年龄大于血管年龄时,心血管风险降低;而当实际年龄小于血管年龄时,心血管风险增加。
当将血管年龄添加到传统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明显改善。
该研究显示,血管过早老化的人相对年轻,男士、吸烟者、饮酒者、肥胖者占比较高,其baPWV、血压也较高,而降压药物的使用率较低,健康血管老化者占比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分均较低。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总胆固醇超过7.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 mmol/L,必须马上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