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爱来癌去:走出肿瘤防治的十大误区

2020-12-12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患者生存和照护

【健康导语】癌症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治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癌症患者至关重要。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肿瘤患者对肿瘤防治存在很多认知误区。

因此,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教授整理出肿瘤防治十大误区,来看看您是否也存在这些误解:

【误区一 肿瘤无法预防、不能治疗】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投降主义”。

肿瘤已被证明是一类受环境影响很大的疾病,其发生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业界普遍认为,预防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两点是:不吸烟和合理膳食。肿瘤也并非不治之症。

【误区二 医生和家属隐瞒病情】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个人主义”。

医生不告诉患者真实病情曾被认为是对患者的保护,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很难取得最佳效果。而一些患者家属不敢让患者肿瘤专科治疗,手术后也不愿进行必要的放、化疗,待肿瘤复发转移再行治疗,已回天乏术。

【误区三 切除癌肿病愈,、化疗毒副作用太大不能做】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盲目乐观主义”。

很多患者及家属不了解肿瘤具有转移性和侵袭性的特点,认为手术切除肿瘤就算治好了。盲目无知的乐观往往会耽误患者的后续治疗。还有不少患者及家属听说、化疗有严重的毒副反应,不愿接受治疗而任由肿瘤发展。

虽然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损害正常细胞,但对于手术后体内仍然存在的亚临床转移灶来说,只有用、化疗才能杀灭它。

针对放、化疗的各种副作用,目前已有很多药物可以预防和缓解。而且绝大多数肿瘤内科医生均已熟练掌握了预防和处理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技术。

【误区四 到一些非肿瘤专科治疗】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自由主义”。

肿瘤讲究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尤其是首次治疗常起决定性作用。许多小型医院不具备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条件和设备,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治疗肿瘤;一些非肿瘤专科的医务人员肿瘤诊治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足,也开展放、化疗。

一次不规范的手术或一次设计不合理地放、化疗方案,就有可能导致肿瘤残留,或产生耐药性,给下次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

【误区五 盲目迷信专家,不了解专家也有侧重】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英雄主义”。

国内有许多优秀专家在肿瘤治疗中的某些领域造诣颇深。比如有专门从事手术治疗的肿瘤外科专家,从事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肿瘤内科专家和从事放疗的肿瘤放疗专家等。因而,不能盲目认准某一位专家,而应根据疾病及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专家。

【误区六 轻信“祖传秘方”或“单方”】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机会主义”。

一些患者或家属常听信一些流言,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祖传秘方”和“单方”,甚至求神拜佛,以求奇迹发生。而这些“治癌专业户”和“祖传世家”,不仅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有的甚至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

【误区七 一个方案、一种中药能治所有肿瘤】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教条主义”。

某医生治愈了某患者,于是许多患者便趋之若鹜,以为自己的病也能被这位医生治好。其实肿瘤是复杂的,治好一个患者不等于能治好全部患者。

此外,有不少患者盲目相信某一中药能包治百病,多数中成药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想单依靠某种中成药来治疗肿瘤,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误区八 将实验研究结果当成临床疗效】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冒险主义”。

所谓“实验结果”,95%以上都是动物实验结果,而非临床上患者应用的结果,这只是商家的一种广告技巧而已。人与动物是有差异的,并非对动物有效的药都对人有效。

即便是正规媒体报道的某某抗癌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也多半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误区九 癌性疼痛不使用止痛药】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保守主义”。

疼痛是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然而,不少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包括少数非肿瘤专业医务人员,却错误地认为肿瘤患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止痛药。

他们担心止痛药的不良反应;担心一旦使用,便无法停药;担心过早使用止痛药,以后疼痛加重时止痛药无效;担心成瘾等等。

业界认为,止痛无害处、止痛增信心、止痛安全、止痛不成瘾、止痛无极量。对待癌性疼痛,主张尽早、足量、定时、个体化给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不主张使用杜冷丁控制癌痛。

【误区十  肿瘤患者不可能回归社会】


真相: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悲观主义”。

尽管肿瘤会复发转移,但它并不是终身性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多数恶性肿瘤(有的肿瘤如乳腺癌等需要观察10年以上)患者5年不复发就等同于痊愈。这是因为,如果肿瘤亚临床转移灶没有被消灭干净,经过5年的增殖,应该已经到了可以确诊的程度,如果5年后没有再发现癌细胞,就可认为患者痊愈了。


来源:谈癌论健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