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仍然是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唯一药物,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效应:即出血性转化。尚不清楚抗血栓药对缺血性卒中后tPA引起的出血性转化的影响。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在临床前研究中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旨在评估抗血栓药对缺血性卒中后tPA引起的出血性转化的疗效。
研究人员对tPA诱发的出血性转化动物模型中评估抗栓剂效应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并通过荟萃回归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研究人员使用修整和填充方法和Egger检验评估出版偏倚。22篇文献描述了18种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
汇总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脑出血、梗死面积和神经行为预后明显改善(标准化平均差异为0.45 [95%CI为0.11-0.78];标准化平均差异为1.18 [95%CI为0.73-1.64];标准均差为0.91 [95%CI为0.49-1.32]。
对所包含出版物的研究质量评估
亚组分析表明,质量评分、随机分配、温度控制、使用麻醉剂、使用的卒中模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评估时间是影响干预疗效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抗血小板药物对所有结局均有显著改善。抗凝剂对梗死面积和神经行为评分有显著影响,但纤溶剂对所有结局均无明显改善。鉴于在此分析中发现的异质性和发表偏见,应谨慎地解释该结论。
原始出处:
Yang Ye.et al.Antithrombotic Agents for tPA‐Induced Cerebral Hemorrh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clinical Studies.J AM HEART ASSOC.2020..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0.017876
来源:梅斯心血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