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叔得“怪病”无法吞咽,医生用“奇招”助其康复

2019-11-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环咽肌失弛缓环咽肌失弛缓症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主任 马超

来自惠州的56岁邱叔患上无法吞咽的“怪病”,食物无法流入食管却经由气道流入肺内,因而导致反复肺部感染。针对这个情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主任马超教授为邱叔实施基础治疗之外,还运用精准肉毒素注射为他降低环咽肌肌张力,最终让邱叔完全经口进食并拔掉胃管,助他成功康复。

马超教授(左二)为患者查房_副本.jpg

马超教授为患者查房

食物“走错路”进入肺部,导致肺部反复感染

5个月前,邱叔因严重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前往广州求医,最后以重症肺炎收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救治。在ICU监护了一个多月后,邱叔的病情逐渐稳定并转入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由于抢救后一直是通过胃管进食流质食物,邱叔体型消瘦且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

为了确保邱叔能安全经口进食,医院为他安排了吞咽造影检查,却意外地发现邱叔存在“环咽肌失弛缓”的症状。这种症状使得在进食时原本应该经过咽喉、食管最终在胃内消化的食物,会因为食管上的环咽肌不开放而经由气道进入肺内,引起肺部组织发炎,从而导致邱叔反复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

据马超教授介绍,临床上神经系统疾病是环咽肌功能紊乱的常见病因。然而,检查过程中,医生并没有发现邱叔有神经及其他的异常,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

精准肉毒素注射治疗,助力吞咽康复现疗效

经过团队讨论后,马超教授决定采用分级多次球囊导管扩张术这种针对环咽肌失驰缓的有效治疗方法为邱叔治疗,此外还配合吞咽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

除了基础治疗外,马超教授还提出在这一特殊病例中可以对失驰缓的环咽肌进行肉毒素注射。“肉毒素注射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接头之间的冲动的传递,从而使肌肉张力下降。但是肉毒素注射环咽肌也有一定的风险,注射定位不准确会使毒素弥漫至周围组织,导致肌肉力量减弱而加重吞咽困难。”马超教授介绍,团队最终采取了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肉毒素注射的方案。在超声引导下,可以使药物准确到达靶肌肉,在准确降低环咽肌肌张力的同时也不影响其他正常肌肉。

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治疗,邱叔的吞咽功能有了明显好转,食物已经可以顺利通过环咽肌进入食管。接受了进一步的强化摄食训练后,邱叔已经能完全经口进食,并顺利拔除了胃管。

(张阳、黄睿、罗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