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ESMO 大咖E-talk | 面对nmCRPC领域的现存争议和未满足需求,朱耀教授团队如何解答?

2024-09-15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朱耀.png

2024年9月13-17日,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召开。作为肿瘤领域最具权威的年度盛会之一,本届年会再次云集全球肿瘤大咖、汇聚领域最新进展。


本次大会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朱耀教授团队携多项研究成果亮相,在国际舞台唱响了泌尿肿瘤的复肿之声。其中,朱耀教授团队于大会展示的1634P和1640P两项研究,分别利用SPARTAN和ARAMIS研究数据,针对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领域的现存争议和未满足需求进行了解答和探索。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朱耀教授团队对此项研究进行了解读,精粹如下。


专家解读


Q1:1634P和1640P两项研究都选择了从SPARTAN和ARAMIS研究数据入手分析,原因是什么?请您分享一下研究成果和研究价值。

在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领域,有3项划时代的Ⅲ期临床研究:SPARTAN研究(NCT01946204)、ARAMIS研究(NCT02200614)以及PROSPER研究(NCT02003924),它们奠定了目前nmCRPC一线治疗的基础。SPARTAN研究使用的阿帕他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模式,ARAMIS研究使用的达罗他胺+ADT治疗模式,都是目前临床上nmCRPC患者实际接受的一线治疗手段,选择SPARTAN和ARAMIS是最能贴切地反映我们临床上nmCRPC患者接受治疗的实际情况的。此外,作为负有盛名的Ⅲ期临床试验,SPARTAN和ARAMIS具有纳入患者代表性高、治疗规范统一、基线数据记录完整、随访评估规律等一系列优点,这是我们日常诊疗过程中所收集的回顾性数据较难达到的。最后,我们的研究希望得到对nmCRPC患者较为普适的结论,以期造福整体的nmCRPC患者人群,所以同时使用SPARTAN和ARAMIS的研究数据以相互印证,使我们的研究结论适用于广泛的nmCRPC一线治疗群体。


1634P研究起源于目前国际指南上的一个争议。ADT一直以来都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石,不论是激素敏感期还是去势抵抗性的前列腺癌都要求持续维持ADT。但是在ADT治疗中,睾酮水平降到多少算达标,这个问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和美国前列腺癌会议(US Prostate Cancer Conference)的最新建议指出,前列腺癌患者在ADT治疗后睾酮控制水平应该维持在20 ng/dl以下。然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泌尿学会(AUA)指南仍然维持先前制定的50 ng/dl的去势标准。但是,更严苛的去势标准(<20ng/dl)是否会给病人带来明显的预后受益仍然是未知的。


基于此,我们对SPARTAN和ARAMIS患者随访过程中记录的睾酮维持水平数据进行了事后分析,以无转移生存期(MFS)为终点,采用逆概率治疗加权(IPTW)方法平衡患者的基线特征并建立以睾酮水平作为时间依赖性协变量的Cox模型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模型,最终在这两项临床试验的数据中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更低的血清睾酮维持水平与nmCRPC一线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无关。在nmCRPC患者中维持更低的睾酮水平的预后价值有限。


这项结果化解了指南上关于睾酮控制水平的矛盾:现有证据不支持nmCRPC患者使用更严苛的去势标准(<20ng/dl)。在没有更加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面世前,nmCRPC患者仍然只需要维持常规ADT,不用刻意追求更低的睾酮水平。


1640P研究中,我们基于机器学习开发了nmCRPC患者转移性疾病风险模型,并进行了外部验证。


nmCRPC具有较高的转移率和死亡率,但目前仍缺乏能够预测nmCRPC患者转移风险的预后模型。为此,我们以无转移生存(MFS)期作为研究终点,对包括新型内分泌药物(NHT)使用、基线PSA水平、PSADT、以往接受的治疗、Gleason评分、种族及实验室指标在内的13个临床特征进行了10种机器学习模型及其组合的预测分析。


在内部验证中,预后模型的C指数为0.704(95% CI 0.70-0.747),并在外部验证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tAUC在40个月的随访期内均大于0.70)。在风险评分分层策略中,与低风险组相比,中风险和高风险组的转移风险比(HR)分别为1.70(95% CI 1.38~2.08)和4.66(95% CI 3.85~5.63);而根据风险因素计数进行分层,HR则为1.98(95% CI 1.50~2.61)和4.17(95% CI 3.16~5.52)。


本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种机器学习预后模型,用于预测nmCRPC患者的转移风险。该模型能够辅助nmCRPC患者的风险分层,为后续策略提供指导,并帮助选择个性化的治疗强度。

Q2:nmCRPC 作为前列腺癌进展的关键阶段,有何特殊性?如何及时识别诊断这一疾病阶段?

nmCRPC是前列腺癌的一个关键进展阶段,其特殊性在于尽管患者接受了去势治疗,但前列腺癌细胞对治疗产生抵抗,且尚未出现明显的远处转移。诊断nmCRPC主要依赖于定期监测PSA水平的升高,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MRI和骨扫描)来评估局部进展和排除骨转移。此外,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也是评估的重要环节,尽管在这一阶段症状可能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型分子影像学手段(PSMA-PET/CT)的深入与普及,约有50%通过传统影像学手段确定为nmCRPC阶段的患者在PSMA-PET/CT上检测出转移病灶,这使得nmCRPC这一通过传统影像手段确立的前列腺癌进展的独立阶段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这一类PSMA转移阳性的nmCRPC患者的预后似乎远远好于传统定义下mCRPC患者。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nmCRPC仍将作为一个独立但特殊的前列腺癌进展阶段。

Q3:关于nmCRPC的诊疗,临床上还存在哪些尚待解决或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哪些相关研究值得关注?

正如我上述所说的,PSMA-PET的广泛应用改变了nmCRPC的格局,但目前仍然停留在发现了PSMA阳性的转移病灶的层面,对这一群特定患者的治疗、管理、随访及其特殊的肿瘤生物学特性、预后特征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一个讨论较为广泛的话题是,传统影像学定义的nmCRPC患者中,PSMA-PET的结果是否会改变对患者的治疗选择。按照SPARTAN、ARAMIS、PROSPER三大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结果,指南推荐的nmCRPC治疗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PSA倍增时间(PSADT)而定。PSADT是一个已经经过验证的生物标志物,而根据PSMA-PET的结果调整治疗手段仍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PSMA-PET的结果可能仍然作为治疗选择的辅助参考。


此外,考虑到现如今nmCRPC患者也可以拥有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的改善如何平衡、能否兼得将是未来研究与讨论的方向,今年的ESMO会议也将就这个话题进行专门的研讨。


相关研究


【1634P】Does lower serum testosterone predict metastases-free survival in nmCRPC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vel antiandrogens? A post-hoc analysis of SPARTAN and ARAMIS


中文标题:较低的血清睾酮水平是否能预测接受新型抗雄激素治疗的nmCRPC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期?SPARTAN和ARAMIS研究的事后分析


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倪旭栋


【1640P】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risk model for metastatic disease in nmCRPC patients


中文标题:用于预测nmCRPC患者转移性疾病的机器学习风险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子芸


更多研究👉2024 ESMO 中国E声 | 叶定伟教授团队多项成果亮相ESMO年会



专家简介






朱耀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泌尿外科浦东院区负责人)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东方英才计划拔尖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全球睾丸肿瘤研究组(GTCSG)专家组成员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编委、MDT Perspective专题负责人

国际泌尿资讯播客GUCast特约顾问

擅长领域: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治策略

长期从事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年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超过400台,在国内率先开展精准影像引导的前列腺癌扩大根治术、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挽救性手术。主要科研方向为前列腺癌耐药的精准诊治,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European Urology、Med、Journal of NCCN、Clinical Cancer Research、EJNMMI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受邀为Nature Reviews Urology撰写描绘亚洲前列腺癌精准分型和诊治策略的综述(2021)、前列腺癌肝转移生物学机制和临床诊治的综述(2024)。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复旦大学及上海市卫健委青年五四奖章、复旦大学“十佳百优”优秀青年医生。






倪旭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在读博士

从事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工作及基础、转化医学、流行病学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NCCN官方期刊Journal of NCCN (IF=14.8)、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Urology(IF=12.1)、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官方杂志European Urology Oncology(IF=8.3)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曾受邀参加ESMO会议、ASCO会议、ASCO-GU会议、AUA年会并进行大会发言、壁报交流及线上展示。



审阅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耀 倪旭栋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2024 ESMO
扫码回复“ESMO”
获得更多大会精彩内容!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