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数人,一天的血压表现为“两峰一谷”,上午10点一个高峰,下午5点一个高峰,凌晨是个低谷,血压曲线就像一个木勺,所以叫勺型血压。
但是,肾病患者的血压就比较“叛逆”,凌晨血压不低,表现为“非勺型”,或者凌晨血压反而升高,表现为“反勺型”。这两种类型的血压,就像“熬夜”一样,对心脑肾的伤害非常大。所以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等,血压控制不好,更容易发生尿毒症。
血压节律,除了昼夜变化,还有季节性变化,气温逐渐降低,血压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变暖,血压逐渐降低。
资料显示,冬天的血压比夏天平均高5mmHg;在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升高6.2 mmHg。老年人、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变化更大,研究显示,老年人夏季与冬季高压与低压的平均差值能达到31/15mmHg,这些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冬季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风险比其他季节增加1倍。
这种季节性变化在慢性肾脏病,尤其是肾衰的患者中更明显,血压管理起来更困难。
寒冷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此外,一些人爱喝点酒,吃得太咸,钠摄入多也有一定关系。
《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肾脏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管理,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暖、减盐、控酒、控制情绪,适当增加室内运动,尤其是控盐和控酒。其次要监测血压,家庭自备血压计,规律测血压,高危人群,如果有条件的话,夏季和冬季各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变化,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除此之外,还要规律服用药物。药物控制血压非常重要,既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又能延缓肾衰竭。慢性肾脏病患者,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冬季血压波动,和冬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有关,所以重点使用抑制这两个系统的药物比如沙坦类或者普利类或者洛尔类降压药,如果原来没有用这些药,可以选择使用,如果已经用了,可以适当加量。
1、首选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
这两类药都是长效药,一般每天服用一片即可,但为了降尿蛋白的话,可以大剂量使用。主要副作用就是血肌酐一过性升高和血钾升高,如果用药后血肌酐超过基础值的30%就应该减量或者停用;如果出现高血钾,先使用降钾药,如果降钾药也降不下来,则建议停药。
2、联合地平类
控制肾脏病患者的血压,一般需要联合用药,在沙坦类或者普利类的基础上,选择长效地平类药物联合,对肾脏病患者来说,苯磺酸氨氯地平相对更安全,可以大剂量使用。
3、联合利尿剂
还可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或噻嗪样利尿剂,排钠能够更好地降压,而且排钠还能增强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的疗效。如果血钾不高,难治性高血压可以用螺内酯,这是一个老药,效果却很好。
4、洛尔类降压药
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也可以改善冬季高血压。
5、α受体阻断剂
因为肾脏病患者的血压实在难控制,一些普通高血压不常用的降压药比如唑嗪类(也就是α受体阻断剂),也经常用于肾脏病患者,尤其是冬天血压难控制时。
来源:李青科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