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和男科的常见病。良性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慢性前列腺炎在中青年男性中也很常见。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均可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对男性的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已成为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4月10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的第17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前列腺疾病学术周启动会暨络病理论指导前列腺疾病防治研究高峰论坛郑州站在线举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瑞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河南省人民医院程四国教授担任主持。会议邀请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卢燕许教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唐桂军教授、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董秀焕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建伟教授,共同围绕气络理论指导前列腺疾病诊治、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兼病论治等进行了学术分享与探讨。
卢燕许教授
卢燕许教授从气络学说出发,详细介绍了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法治则。气络学说认为,前列腺疾病的病机为“久病入络”。肾虚气弱是前列腺疾病发病的主要机理,瘀滞阻络是发病关键。肾气亏虚、脾气虚弱、肺气不宣,因虚致实,痰淤阻络,络息成积,最终导致前列腺增生。
针对前列腺增生,络病理论提出“健脾益肾、利水散结”的治法原则。基于上述理论研制出了专利中药夏荔芪胶囊,以黄芪为君药,夏枯草、滑石、女贞子为臣药,琥珀、黄柏、肉桂为佐药,荔枝核为使药,发挥补气健脾益肾、利水清热散结之功效,调补为主,补消兼施,达到“快治其标,慢养其本”的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夏荔芪胶囊可有效促进排尿,快速缓解LUTS,缩小前列腺体积,安全镇痛,减少复发,对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疗效。
作为发病率较高人群,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重度症状患者比例偏高,备受临床医师关注。唐桂军教授介绍,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本身年老体弱,存在器官功能老化,且常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治疗方案应谨慎选择。董秀焕教授也认为基础疾病的存在,影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全面了解患者肾脏、膀胱功能,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唐桂军教授
唐桂军教授分享了两例夏荔芪胶囊治疗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经验,发人深思。第1例患者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不适症状,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高血压,服用非那雄胺症状无缓解。在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夏荔芪胶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第2例患者以“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滴沥、尿等待”为主要不适症状,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夏荔芪胶囊治疗,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残余尿量减少。
董秀焕教授
随后董秀焕教授介绍了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前列腺炎,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为58岁男性,以“尿频伴排尿不畅”为主要不适症状,经左氧氟沙星、前列舒乐胶囊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头孢克肟+坦索罗辛+夏荔芪胶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量减少。
在病例总结时唐桂军教授介绍,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夏荔芪胶囊具有促进排尿、降低前列腺重量和脏器指数、安全镇痛、抗菌消炎的药理作用,其临床疗效体现了“快治慢养”的特色优势。董秀焕教授分享治疗体会时也认可夏荔芪胶囊的疗效,认为其组方合理,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药。
张建伟教授
夏荔芪胶囊不仅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表现优异,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同样表现不俗。张建伟教授介绍,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中常见的疾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伴有焦虑症状,是泌尿外科医师十分重视的疾病之一。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的“精浊”,其病机为长期久坐,饮食不节、外邪侵袭伤及正气,正气不行,淤积于下焦,发为本病。在治疗上需祛邪扶正并重。
夏荔芪胶囊能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效果,且相对于中药汤剂,用药依从性更好。在张建伟教授分享的1例慢性前列腺炎并睾丸疼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夏荔芪胶囊的疗效和优势得到明显体现。
病例患者为35岁男性,中医诊断为“精浊”,证型为“气虚血瘀”,西医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初始治疗方案为坦索罗辛联合中药汤剂,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后患者要求改服中成药。分析证型后,予以夏荔芪胶囊联合坦索罗辛继续治疗。在随访中发现,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使用夏荔芪胶囊持续巩固治疗后,未再复发。
络病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络病概念,并对络病治疗进行了论述,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吴以岭院士致力于中医络病学术及临床研究,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40余年来,基于络病理论和现代科技优势,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研发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围绕络病理论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一系列中成药,在临床中的成功实践,使古老的络病学焕发勃勃生机。夏荔芪胶囊作为代表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充分证实了络病学理论的重大临床价值。期待络病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