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结直肠癌不同部位转移减瘤手术的意义: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或治愈?

2025-04-25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结直肠癌不同部位转移减瘤手术的意义: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或治愈?


 


本期主讲人  闫晓峦 副主任医师


肿瘤转移在结直肠癌中经常发生。其中,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并主导着该疾病的生存期长短。随着手术和全身治疗被广泛接受并已被证实具有潜在治愈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与此同时其他转移部位对临床症状和生存期影响逐渐凸显。随着对肝外转移的认识逐步加深,通过手术/消融/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针对肝外转移进行处理已被越来越多地接受,并证实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命。鉴于本公众号在之前的推送中已经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了肝转移的关键问题和现有治疗方法,因此不再浪费篇幅。未来几期将结合Prof. Yuman Fong刚发表的综述,分别探讨肺、淋巴结、腹膜、骨及脑等其他部位转移灶的局部治疗策略。文中将呈现现有最佳循证依据,并探讨潜在的研究新方向。本期主要探讨肺转移的内容。



超过半数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患者预计会出现转移。继肝脏之后,肺是结直肠癌转移的第二常见部位,约占转移性疾病的10%~15%。


孤立性肺转移较为罕见,发生率约1.7%~7.2%。多数情况下,肺转移与肝转移同时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患者中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癌患者。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13.8%。然而,对经过筛选的患者而言,无论是孤立性肺转移还是与肝转移同步发生的肺转移,其手术切除已被证实可带来长期生存。据一项关于结直肠癌肺转移手术切除后疗效的综述显示,5年总生存率为32%~61%。



对于同时存在肝、肺转移的患者,仅接受化疗或仅切除肝转移灶的组别,其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同时接受肝、肺转移灶切除的组别(1.6% vs 13.1% vs 56.9%,p <0.01)。


影响肺转移灶切除术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包括:


1.患者特征:年龄、性别;


2.原发肿瘤特征:初始分期、组织学类型、结肠或直肠来源;


3.肺转移灶特征:病灶数量及大小、是否合并肝转移、所需切除范围、胸腔淋巴结受累情况。


多因素分析发现的其他预后因素包括:术前CEA水平、转移前无病间期、原发灶与肺转移灶的组织学差异等。然而,现有数据多为回顾性研究,且因转移灶切除术固有的选择偏倚,肺转移灶切除术的真实生存获益难以精确评估。


目前正在进行的PulMiCC研究是一项III期RCT研究,旨在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肺转移灶切除术组或最佳药物治疗组,以期明确哪些患者可从手术中获益。


手术切除原则


首例针对转移性肋骨肉瘤的肺及胸壁切除术由Weinlechner于1882年成功实施。1970年之前,肺转移灶切除术仅适用于经过严格筛选的患者。Aberg等(1980年)发表了一项关于70例患者的研究,这些患者于1961~1978年间因孤立性肺转移接受切除术,并采用以下标准:1)原发肿瘤已切除;2)无肺外转移;3)仅单侧肺受累;4)肺部肿瘤可手术切除。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肺切除术的选择标准逐渐放宽。1991年,国际肺转移瘤登记处(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Lung Metastases)成立,收录了来自欧美地区的5206例接受肺转移灶切除术的患者。1997年,该登记处发表证据表明,完全性肺转移灶切除术与生存获益相关。其纳入标准包括“原发肿瘤已根治,且肺转移灶切除术实施前或同期无其他器官转移或转移灶已得到有效治疗”。


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肺转移灶的可切除性标准包括:原发肿瘤已根治治疗;基于病灶数量及位置,所有肺转移灶可完全切除,且术后能保留足够肺功能。此外,存在可切除的肝转移等肺外转移灶并不排除肺切除术的可行性,部分患者可能适合接受再次手术。


术前评估


与肝转移切除术类似,肺转移切除术的实施需经过影像科、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及病理科的多学科讨论。术前应仔细评估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可切除性。若有必要,可在切除前行术前活检,但若肺部病灶的形态及生长模式高度提示转移性病变,通常无需活检。


检测肺转移最敏感且特异的影像学手段为薄层高分辨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单纯CT对肺结节的检出敏感性为34%~97%,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为66%~67.5%,高分辨率CT则可达75%。螺旋CT识别肺结节的特异性为54%%~93%。开胸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优势在于可精细触诊同侧肺组织,发现较CT扫描更多的结节。然而,高达49%的术中触诊结节经切除后被证实为假阳性(良性结节)。事实上,随着结节数量增加,CT检出的恶性肺结节与组织学证实的恶性病灶的一致性显著下降。未切除的隐匿性肺转移对生存的影响尚不明确,切除良性病灶(尤其是开胸手术)的并发症风险亦然。


对拟行结直肠癌肺转移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功能状态及残余肺容积。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肺功能检查,尤其是计划再次手术或多病灶切除者。完全性肺转移切除术后或可从非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其他消融治疗(如寡转移病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经皮消融术(微波、射频或冷冻消融)中获益。


若肺转移灶与原发结直肠癌或肝转移等肺外转移灶同时发现,可选择同期切除或分阶段切除。对于存在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多次手术的顺序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这也凸显了多学科协作对优化治疗结局的重要性。


手术切除原则


针对结直肠癌肺转移最常见的胸腔手术为楔形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总体原则是,外科医生应在保证肿瘤完全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肺组织。现代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应用日趋广泛,根据2008年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的调研,其使用率已达40%,目前更高。这减少了开胸手术的比例,但仍有观点认为开胸术是结直肠癌肺转移治疗的“金标准”,因其可通过双手触诊同侧肺,发现并切除影像学未显示的隐匿性转移灶。然而迄今尚无研究表明开胸术较VATS具有生存优势。事实上,日本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校正比较开放手术与VATS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切除效果,发现接受VATS的患者生存优于开放手术组。此外,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种术式在影像学结节数与实际切除结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着CT、PET/CT影像技术及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开胸术用于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隐匿病灶的获益尚不明确,尤其是需权衡开胸术并发症及未来再次手术的可能性。VATS技术因术者偏好而异,通常取侧卧位,经2~3个切口置入胸腔镜镜头及器械,偶可伸入手指辅助定位病灶。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在原发性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在肺转移灶切除术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相较于传统VATS,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包括三维可视化视野及腕式器械,极大便利了淋巴结清扫。主要劣势是触觉反馈缺失,可能增加肺结节定位难度。然而,通过CT引导或支气管镜注射亚甲蓝标记肺结节后行机器人切除术,已被报道在原发性肺癌治疗中安全有效,该方法可更高效地识别微小转移灶。


后外侧开胸术是最常用的开放手术入路,可充分暴露同侧肺以进行双手触诊及转移灶切除。通常采用保留肌束的开胸术。对于双侧转移病例,手术方式包括胸骨正中切开术及分次开胸术。


对于不可切除或多灶性病变(切除可能损害肺功能者),NCCN指南指出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等消融技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亦可作为手术替代方案。如何围绕手术协调这些治疗手段,再次凸显多学科团队在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中的核心作用。


胸腔淋巴结的处理


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肺转移灶切除术时,胸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10%~32%,并被视为不良预后因素。合并胸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0-34%,而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9%-71%。肺转移灶切除术中淋巴结评估包括对至少3组N2站淋巴结的采样或完全清扫,但文献中对此操作的执行及报告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明确胸腔淋巴结评估在结直肠癌肺转移切除术中的生存获益,但通常建议进行以完善分期、评估预后并指导后续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开放手术、传统VATS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如前所述,机器人系统是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理想平台。


结论


多项回顾性研究证实,结直肠癌肺转移灶切除术可带来生存获益,但尚无前瞻性研究比较其与最佳药物治疗的疗效。肺转移灶切除术的术前评估需包括多学科讨论、胸部CT或PET/CT检查、肺功能评估,若存在可切除的肺外转移灶,需规划同期或序贯手术。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生倾向于采用微创的VATS及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非手术治疗手段可单独或联合手术使用。合并胸腔淋巴结转移提示预后不良,术中淋巴结评估有助于完善分期及预后判断。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