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时光里的灯塔 :20年医路良师益友,从纸墨书香到指尖新知 | 我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故事

2025-09-23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原创



我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式现代化描绘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人民健康福祉的保障,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支撑。


《中国医学论坛报》(以下简称《论坛报》)自1983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承专注、创新、担当的精神,以推动中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为使命致力于为医务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媒体平台。在与医学专家、学者、从业者同行的岁月里,我们共同见证了无数珍贵的瞬间,也收获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image.png
在报社42岁生日之际,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燕熙主任医师来稿,生动讲述了他与《论坛报》相识、相知、相伴的故事,真挚而细腻的情感令人动容。以下为陈医生的精彩来稿。


初遇
会议初识结缘分,纸媒相伴启新知


21世纪初,我在上海参加某肝病学术会议时,偶然接触到了《中国医学论坛报》。我发现该刊物上介绍了许多前沿知识,其内容也贴合会议的主题,便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留了联系方式。此后在不同的学术会议中,我都能见到《论坛报》的身影,也不定期地收到编辑部寄来的纸质报纸,包括后来收到的报纸合订本。每当我去传达室拿到装在大信封中的《中国医学论坛报》,就会迫不及待地拆开翻看。我通常先大致浏览一遍内容,再找到最感兴趣的文章进行仔细阅读。


深耕
专栏精读破难关,中英对照助提升


我对《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专栏特别感兴趣,也因此得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文章代表了当时医学发展的前沿知识,且该杂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作为基层医生,我的英语水平较差,但我会根据文章标题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官网上搜索英文版原文,并与《论坛报》上的中文翻译去对照,间接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是纸质与电子结合的过程。


观看壹生.jpg

陈燕熙主任医师生在壹生官网学习训练营知识


拓展
壹生平台拓视野,线上学习收获丰


自2020年起,我开始使用《论坛报》移动客户端壹生APP。我通过APP的线上继续教育栏目,特别是疫情期间的线上信息,免费学习了许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课程,满足学习的需求。通过《论坛报》,我也参加了一些线上视频会议,特别是观看会议直播并参与专题交流。此外,我还通过壹生平台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训练营、指南解读和线上课程等。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其他领域的拓展,都让我获益良多。仅在2024年一年里,我就参加了“20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操作技巧实战训练营”“队列研究:从入门到实践”“11天社会科学统计套装(SPSS)软件基础实操训练营”等多门课程。有时我也会通过积分换取数字报的阅读权限。


相伴
多年相随如益友,新知助力促交流


我与《论坛报》相伴已有20余年,刊物上的丰富内容始终吸引着我。并不是自己的医学造诣有多高,只是希望能通过运用在《论坛报》学到的新知识改进预防和管理疾病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还可以通过《论坛报》了解医学发展新动态,以便在参加学术会议或医学活动时跟上讨论节奏,与同事交流时也能言之有物。此外,在APP中收听或观看特定领域的音视频介绍,也让我在闲暇之余能获取新知识。


临江讲课2.jpg

陈燕熙主任医师与患者交流


新篇
微信阵地勤收藏,分享心得惠同仁


如今,我又开始通过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公众号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推送的于我有益的文章,我通常会进行收藏,空闲时再将其整理至文档中归类保存。待需要时我可以随时查阅,细细品读,以深化理解,提升认知。对于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的文章,我会整理出来与科室同事分享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我们的工作方法。最近我们探讨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问题,在从《论坛报》学习到最新糖尿病指南后,临床医生共同讨论了该问题并达成一致意见,即餐后血糖尽可能控制在10.0mmol/L以下。

640?from=appmsg

20余年来,《中国医学论坛报》始终是我汲取前沿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良师益友。从最初的纸质报纸到如今的壹生APP和微信公众号,它为我打开了持续学习的窗口,使我得以紧跟医学发展步伐。这份相伴,已成为我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助力。



作者: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燕熙


640?from=appmsg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