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精准鉴别要点与临床策略 | 鼓楼领学⑪

2025-09-1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banner.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诚邀您花几分钟参与本次有奖问卷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点击填写问卷调研


  • 上期回顾

彭春艳简介.png

阅读要点提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重要挑战。随着诊疗技术进步及多学科协作的普及,更多AIP患者得以明确诊断,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干预。鉴于两者临床表现相似,鉴别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如IgG4)、影像学特征(CT/MRI/EUS)、病理学证据、激素治疗反应及临床经验进行系统评估。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指南与实践,阐述AIP分型特征,并探讨其与胰腺恶性肿瘤的优化鉴别策略


PART.0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分型和临床特征


2011年国际胰腺病协会(IAP)制定的AIP国际共识诊断标准(ICDC)首次将AIP分为Ⅰ型和Ⅱ型,诊断基于胰腺影像学特征、血清学标志物、其他器官受累情况、组织病理学结果及激素治疗反应五个方面。

Ⅰ型AIP通常伴有血清IgG4升高,临床特征明确,诊断相对容易且可免除组织学检查,与胰腺肿瘤的鉴别度较高;而Ⅱ型AIP及IgG4阴性的Ⅰ型AIP由于缺乏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必须依赖组织学确诊,与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当AIP表现为局灶性胰腺病变(如胰腺占位)时,无论Ⅰ型(IgG4阴性)还是Ⅱ型,其与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难度均显著增加,此时需要结合影像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及激素治疗反应进行综合判断。

Ⅰ型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病理特征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LPSP),以胰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及IgG4+浆细胞弥漫浸润为特点,部分合并伴淋巴浆细胞的闭塞性静脉炎。临床表现谱广泛,可自轻度自限性黄疸至严重无痛性梗阻性黄疸(难与胰腺癌鉴别)。约80%患者合并IgG4相关胆管炎等胰外表现(泪腺、涎腺、眼眶、肺、腹膜后等常见),虽可提示诊断,亦需与胰腺癌转移灶鉴别。血清IgG4升高(常>2倍正常上限)为其特征,但需警惕少部分胰腺癌/胆管癌亦可升高,且发病率更高,故确诊前必须排除恶性病变。影像学可表现为胰腺占位、弥漫/局灶性肿大(腊肠征)或胰管狭窄。部分高度疑诊且排除恶性的患者,激素诊断性治疗反应良好可支持诊断。

相较于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Ⅱ型AIP具有以下特征:① 好发年龄更趋年轻化;② 病理学以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伴粒细胞性上皮损害为典型表现;③ 胰腺外器官受累较少,但合并炎症性肠病时可作为重要诊断支持;④ 血清学缺乏特异性标志物,仅少数病例出现IgG4水平升高;⑤ 影像学表现与Ⅰ型AIP相似。这些特点使得Ⅱ型AIP的诊断必须依赖组织病理学确诊,显著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


PART.02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策略


典型Ⅰ型AIP(IgG4升高、胰腺弥漫性增大呈腊肠征)较易与胰腺癌鉴别。而IgG4阴性Ⅰ型及Ⅱ型AIP因临床表现不典型、IgG4正常、影像呈占位性病变,鉴别难度显著增加。故两者鉴别需要综合临床、血清学、影像学特征,依托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以优化诊断策略。


01
黄疸


胰腺癌所致梗阻性黄疸常呈无痛性、重度并进行性加重;而AIP相关黄疸具有波动性。需警惕:少数AIP可表现为胰头占位伴重度黄疸,若血清学及影像学不典型,易致误诊,引发非必要手术及相关并发症。此外,极少数胰腺癌可合并AIP,增加诊断复杂性。


02
血清学标记物


IgG4是IgG4 相关疾病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但其升高亦可见于慢性胰腺炎及10%~15%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PDAC 患者的 IgG4 水平通常<2 倍正常值上限,而此临界值(2×ULN)诊断 IgG4-RD(如 IgG4 相关 AIP)特异性达 92.6%,但对Ⅱ型 AIP 诊断无价值。

此外,约10%PDAC患者CA199无法检出。近年研究提出联合检测血清IgG4与CA19-9鉴别诊断。其中一项研究提示:IgG4 > 1000 mg/L 且 CA19-9<74 U/ml 鉴别AIP与PDAC的敏感度达94%,特异度为100%,但其诊断效能需要大样本验证。


03
传统影像学检查—CT和MRI


AIP的胰腺实质形态可分为弥漫型(典型)、局灶型(约占30%)和多灶型

腹部CT和MRI是评估的主要手段。AIP的经典影像表现为弥漫性胰腺肿大(“腊肠征”)(见图1a-1c),常伴边缘光滑的低密度/信号晕环(“假包膜征”)(见图1b-1c)及主胰管不规则狭窄增强CT显示AIP静脉期延迟强化(图1c)(关键点,有别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约30%的AIP表现为局灶性肿块(见图1b),影像学难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或PDAC区分。

图1. Ⅰ型AIP不同时相的CT表现

图1a. 平扫显示胰腺肿胀呈腊肠样,羽毛状边缘消失

图1b. 动脉期显示胰腺实质强化不均匀减低,胰腺周围可见环绕包膜增厚影(假包膜征)(箭头所示)

图1c. 静脉期显示胰腺周围局部包膜轻度强化,见假包膜征(箭头所示)


PDAC的典型胰管狭窄呈短段截断状;胰头癌可累及胆总管(CBD),呈现“双管征”(CBD及主胰管/MPD扩张)。晚期PDAC常伴血管侵犯,而AIP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累及血管时可类似。

辅助鉴别征象包括:胰腺钙化/囊肿提示MFCP或AIP晚期;胰外器官(如肾脏双侧斑片状病变、淋巴结、腮腺)受累则提示IgG4相关疾病(IgG4-RD)。综上,增强CT鉴别AIP与PDAC的敏感性为59%(95%CI:41%~75%),特异性高达99%(95%CI:88%~100%)。

MRI检查中,AIP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同PDAC),DWI均呈弥散受限(高信号),但AIP在ADC图低信号更显著。支持AIP的MRI征象包括:胰周低信号晕环(T1/T2WI)、受累胰段广泛不规则狭窄(≥3 mm)无上游扩张(见图2)、穿管征(促胰液素MRCP更佳)。MRI诊断AIP敏感性较低(28.6%~44.4%),但特异性达100%。


图片1.png

图2. AIP的MRCP表现


04
PET-CT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即18F-FDG PET-CT,基于肿瘤代谢特征显像,虽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灶识别中价值明确,但因炎性病灶(如AIP)亦可摄取FDG,故无法单独鉴别AIP与胰腺癌。鉴于Ⅰ型AIP常伴胰外受累,若PET/CT发现泪腺、涎腺或腹膜后淋巴结等部位异常FDG摄取,则高度提示Ⅰ型AIP。近期一项研究(26例AIP vs 40例胰腺癌)证实:AIP组胆管、涎腺及男性前列腺等胰外FDG摄取灶显著多于胰腺癌组,提示PET/CT具鉴别价值。


05
超声内镜及相关技术


超声内镜(EUS)的开展为鉴别AIP和PDAC提供了极大帮助。AIP的常规EUS 特征可分为两类:典型 AIP 改变(如胰腺弥漫肿大、弥漫性低回声(见图2a)、胰周低回声包鞘、胆管壁均匀增厚)和符合慢性胰腺炎的改变[如点状或线状强回声(见图3a)、小叶化/蜂窝样改变、胰管壁回声增强]。

局灶型 AIP 常需与PDAC 鉴别,其预测因素包括胰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管壁增厚、特定弹力显像特征及无胰周血管受累

此外,CE-EUS可实时动态评估病灶血供:动脉期呈高或等强化、造影剂分布均匀、病灶内部缺乏不规则血管这三点更支持局灶型 AIP。

对于非典型AIP病例(如胰腺局灶肿胀,血清IgG4正常或轻度升高),常需与胰腺恶性肿瘤相鉴别,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EUS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US-FNA/B)获取组织学诊断,成为诊断困境之下的关键手段EUS-FNA或可诊断或排除胰腺癌,但因样本量小常难以确诊AIP,故推荐采用EUS引导下组织活检(EUS-FNB)。新型FNB穿刺针可获取更多胰腺组织(尤其核心组织),使EUS-FNB诊断AIP成为常规实践(见图3b),并被日本AIP共识指南推荐。十二指肠乳头活检IgG4免疫组化阳性可支持AIP诊断。

 图3.Ⅱ型AIP的EUS下表现及EUS-FNB

图3a. B模式EUS下AIP表现:弥漫性低回声,内见点状高回声;图3b. EUS-FNB获取胰腺组织


06
试验性激素治疗


确诊AIP后推荐激素治疗,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试验性激素治疗。核心鉴别依据在于,虽然90%的PDAC和AIP患者胰腺均存在FDG摄取异常,但仅AIP在类固醇治疗1周后摄取显著减弱或消失,而PDAC无此变化;MRCP/增强MRI可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主胰管(MPD)狭窄程度、病灶强化范围评估疗效。须警惕试验性治疗风险:若误诊PDAC,激素可能延误手术时机、促进肿瘤进展或转移。因此,治疗期间必须动态监测IgG4水平、胰管狭窄改善及黄疸消退等指标,一旦无效需高度警惕PDAC并及时手术干预

此外,AIP与PDAC的关联性存在两种假说:其一认为AIP是PDAC先兆,证据为PDAC组织中IgG4⁺浆细胞浸润增多且AIP患者胃癌/肺癌风险增高,机制涉及慢性炎症致K-ras突变癌变或肿瘤触发IgG4反应诱发AIP(症状可早于PDAC);其二认为AIP是PDAC副瘤综合征,表现为AIP确诊1年内癌风险最高、PDAC术后AIP可缓解,且患者多具高龄、新发糖尿病及短期体重骤降特征。

临床需警惕:AIP激素治疗期间必须动态监测影像学及血清IgG4,高龄患者突发血糖骤升或体重锐减时应立即排查PDAC并手术评估。

综上,AIP 与PDAC的鉴别诊断始终是临床难点。误诊后果严重:将 AIP 误诊为 PDAC 会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反之,将 PDAC 误诊为 AIP 则会延误治疗,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需高度重视 AIP,拓宽诊断思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症状与辅助检查、审慎评估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及矛盾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Take home message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AIP多伴有血清IgG4升高,临床表现典型,诊断相对容易,通常无需组织学检查即可确诊,与胰腺肿瘤鉴别较明确;而Ⅱ型AIP和IgG4阴性的Ⅰ型AIP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标志物,必须依靠组织学确诊,与胰腺肿瘤鉴别困难。特别是局灶性AIP常表现为胰腺占位性病变,更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鉴于AIP与胰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需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结果、诊断性激素治疗反应及临床经验进行鉴别诊断。


互动问题

1.AIP在CT或MRI上的典型特征是()

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样”改变

胰腺局部占位伴周围血管侵犯

主胰管不规则狭窄伴远端扩张

胰腺实质内低回声结节


2.AIP对哪种治疗敏感?()

手术切除

化疗

放疗

类固醇激素治疗


结果明日公布
明日预告

鼓楼领学|慢性胰腺炎相关癌变风险的内镜监测策略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郑汝桦


上期答案揭晓

1.下哪项是"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胰腺癌"的典型临床特征?

A.血清淀粉酶显著高于单纯急性胰腺炎组

B.腹胀/呕吐/发热发生率高于单纯急性胰腺炎组

C.消耗性体征(如体重下降)异常突出

D.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升高

答案:C


2.影像学阴性但CA19-9/淀粉酶比值>0.4的高危患者,首选进一步检查是?

A.增强CT(层厚≤1mm)

B.内镜超声(EUS)弹性成像+超声造影

C. MRCP胰腺薄层扫描

D.复查CA242

答案:B

点击图片返回专题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