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对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围术期卒中堪称灾难性的并发症。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联合发布科学声明,对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急性卒中风险的评估和管理给予了推荐。
定义和发生率
围术期卒中可定义为:术中或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任何血栓性、栓塞性或出血性脑血管事件,且运动、感觉或认知功能障碍至少持续24小时。
与非围术期脑血管事件一样,大多数围术期卒中是缺血性卒中,而非出血性卒中。
数据显示,在接受非心脏、非神经系统手术的患者中,围术期卒中发生率为0.1%~1.0%。
术前预防策略
1、所有患者术前应根据年龄、肾病合并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等关键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卒中风险。
手术时机应根据既往中风病史、总体心血管风险、计划手术的类型来决定。
如存在卵圆孔未闭,围术期卒中风险可能也较高。
推荐临床医生采用基于网络的 ACS-SRC(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的手术风险计算模型),来识别围术期卒中风险高的患者。
2、如患者有卒中病史,可考虑将择期手术推迟到卒中后至少6个月后,最好是9个月后。
3、在计划做手术前,对于有症状(6个月内出现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动脉狭窄(>70%)患者,建议行颈动脉血运重建,颈动脉置入支架或内膜切除术均可。
对于无症状的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围术期管理策略不确定,但应告知患者现行指南推荐的颈动脉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策略。
4、他汀、β受体阻滞剂、抗栓药物的应用和调整应遵循现行指南,但需要个体化。
尤其要注意的是,除非患者置入了冠脉支架,阿司匹林应暂停。
因心脏置入机械瓣而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必须以低分子肝素或静脉应用肝素来桥接治疗。
因CHA2DS2-VASc评分较高的房颤或近期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而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能需要用全剂量(治疗剂量)低分子肝素或静脉用肝素桥接治疗。
5、对于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可与患者和家属讨论,考虑以非手术治疗策略来替代手术。
术中预防策略
1、术中考虑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 mmHg以上,尤其是处于围术期卒中中高风险的患者。
2、对于近期有卒中或有明显脑血管病(例如,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 如血红蛋白低于8 g/dl,考虑输血是合理的。
对于有急性围术期卒中、持续存在的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狭窄或阻塞引起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当血红蛋白处于8~9 g/dl时,临床医生可考虑输血。
3、关于麻醉是采用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来给出明确的建议。
4、尽管目前没有数据支持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围术期卒中,但考虑将其作为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总体策略的一部分是合理的。
5、对于围术期卒中高风险患者,一般应避免出现低碳酸血症。
围术期卒中的识别和治疗
1、所有手术中心都应考虑建立一个围术期卒中评估和治疗流程,同时要有立即治疗或转运至可提供高级治疗的医院的方案。
2、术后72小时内,围术期卒中(≤30天)的风险较高,其中术后24小时内风险最高,此时由于有手术和麻醉药物的残余效应,识别卒中症状的挑战也最大。
3、恢复受损大脑的血流至关重要。
对于出现围术期卒中的患者,应强烈考虑评估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对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这两种干预措施都是安全的。
对于大血管阻塞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对于有严重卒中症状(NIHSS评分>6分或有皮质盲)的患者,应通过CT血管造影和灌注试验等高级影像学检查来决定是否可行机械取栓。
在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必须考虑到手术部位的出血风险。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