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临床特点为上呼吸道症状轻,而高热、寒战、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重,少数病例可有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痛、声嘶等上呼吸道症状。体温1~2天后达到高峰,3~4天后逐渐下降,退热后全身症状好转,乏力可持续1~2周,上呼吸道症状持续数日后消失。
部分病例可伴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少部分病例可继发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结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血生化检查少数病例可有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肺部受累及者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影,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实变影,病灶多分布在中下肺野中外带,气道较少受累。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发热者可给予退热治疗。对于甲型、乙型流感早期可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推荐口服剂量为成人每天2次,每次75mg,连服5天,儿童斟减,1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简称新冠,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
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部分出现肺炎表现。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升高,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
合并肺炎者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
治疗轻症以一般对症治疗为主,建议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片等,必要时实施免疫治疗、抗凝治疗。
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起病较缓,发热多在38℃左右,少部分高热,干咳为本疾最突出特征,呈阵发性干咳,肺部体征少,有时可闻及干、湿啰音。
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及网格影等。
支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全标准,但难以用于临床诊断,支原体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早期诊断,支原体抗体测定灵敏性和特异性差,其检验结果仅作临床参考。
多数支原体肺炎应用药物治疗有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道,可选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8岁以上儿童亦可选用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成人亦可选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替代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支原体感染具有确切疗效,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国儿童使用该类药物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肺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咳嗽、咳痰、发热、寒战、乏力。
血液检查多白细胞升高,CRP多超过100 mg/L ,PCT亦明显升高,是正常人的5倍。
CT检查的主要表现为大片状或节段性实变阴影。
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多有较好效果。
这几类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特点相似,也有不同之处。
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以高热、肌肉酸痛、头痛、乏力为主要表现,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有效;
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咽痛、咳嗽、发热,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抗病毒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等有效;
肺炎支原体肺炎 起病较缓,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多数病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有效,成人亦可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
肺炎链球菌肺炎 咳嗽、咳痰、高热、寒战明显,多数病例应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此外这几种疾病外周血白细胞、CRP、PCT、胸部影像检查亦有不同之处,例如流感和新冠外周血白细胞多不升高,有些反而降低,肺炎链球菌肺炎外周血白细胞、CRP、PCT多明显升高。
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要善于根据流行症学资料、临床表现特别是各种呼吸道感染疾病相对特异的表现、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作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选择相关药物。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作者:徐以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