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学领域,知识的更新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对肿瘤科一线临床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成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
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实用技能》。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临床医生日常遇到的各种临床场景,精选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肿瘤学知识与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高效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本专栏将定期更新!
三分钟,让知识更聚焦,让应对更从容,让临床工作更有力。
由于免疫系统遍布全身各个脏器,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累及眼、呼吸道、心血管、消化道、肝脏、内分泌、生殖、皮肤、神经、血液、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今天我们来跟随“湖南省肿瘤医院”学习免疫相关的胃肠道毒性。
胃肠毒性主要表现为腹泻或结肠炎,是免疫治疗最常见的毒性之一,根据严重程度分为1-4级,其中3-4级免疫相关胃肠道毒性是导致免疫治疗中断的常见原因。
1、腹泻:肠镜下见弥漫性红斑,易碎,偶见溃疡;偶见胃肠穿孔(1%)、严重肠梗阻;
2、腹泻的严重程度判定标准:
1~2级:新发的水样便、排便频率增加超过50%、排便时间延长,或便血;
3级:每24小时排便次数增加7次或以上;
4级:危及生命、肠穿孔;
对于1~2级腹泻,首先应排除其他病因,并考虑对症治疗,比如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对于3~4级腹泻,需要医院就诊并使用激素进行处理,在48-72小时症状明显改善后将激素在4-6周内缓慢减量。临床中至少有60%以上的患者对激素敏感,对于激素不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发现症状、早期干预,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而且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以及较少长时间激素使用带来的感染增加的风险。
不管何种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及时发现,马上处理是关键。接受免疫治疗后,如果存在以下情况,需及时报告: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样便,告知医生,医生将结合有无不洁饮食史等排除细菌性感染综合判断。
来源: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一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