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一样吗?什么是手性药物?

2021-10-26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安全用药

作者:惠东县人民医院  廖晗


用药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一些药物,如氨氯地平与旋氨氯地平、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沙丁胺醇与左沙丁胺醇……


这些药物名称仅几字之差,是同一种药物吗?


又有何区别?

图片


图片

此类药物在医学专业术语上又称为手性药物。


人类在手性药物的认识上有过惨痛教训。


1960年欧洲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事件——“反应停”事件。


曾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沙利度胺(反应停),导致了成千上万的“海豹儿”出生。


后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沙利度胺是手性药物,导致其胎儿畸形的元凶为其左旋异构体。


那么,什么是手性药物呢?


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中心(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它们是彼此之间互为实物与镜像对映异构体,分别被命名为R/S-型、D/L-型或左旋/右旋


通俗而言,手性药物就如同人类的左右手,看起来结构相同,但两只手在空间上是镜像对称的,并不一样。

图片


临床中可能会常碰到的手性药物及其异同点:



手性药物及其异同点



氨氯地平VS左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均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


氨氯地平为消旋氨氯地平,即含有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体(1:1)。


左旋氨氯地平是手性拆分氨氯地平纯左旋体。


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只有左旋体有降压作用,右旋体几乎没有降压作用。


在临床上,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两者的降压效果相当,但要达到相同的降压效果,左旋氨氯地平的用量仅为氨氯地平的一半。


并且左旋氨氯地平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氨氯地平低。



 沙丁胺醇VS左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为消旋体,左旋体与右旋体的比例为1:1;沙丁胺醇为沙丁胺醇的左旋体。


两者均可高选择性地与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起到快速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常用于缓解哮喘等疾病的气道痉挛症状


经研究,沙丁胺醇只有左旋体在体内产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而旋体无此作用。


但右消旋体与β受体结合会产生头晕、头痛、心悸、手指颤动等副作用。


在有效性方面,沙丁胺醇能在较低的剂量下达到与沙丁胺醇相同的疗效。



 西替利嗪VS左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为第二代抗组胺药,有关文献证明,西替利嗪的左旋体具有抗组胺作用,而其右旋体无此药理作用。


左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左旋体,为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


两者药理作用相同,均具有抗过敏作用,主要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在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5 mg的左西替利嗪与10 mg的西替利嗪相比,左西替利嗪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西替利嗪。



 氧氟沙星VS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作用约为氧氟沙星的2 倍,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


而氧氟沙星的右旋异构体几乎没有抗菌作用,并且其毒性大于左旋异构体。


因此,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治疗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成本略高于氧氟沙星,但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成本效果比均显著低于氧氟沙星。



手性药物的异构体间在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均可能存在差别。


我们应了解手性药物相关知识,以便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此类药物。


来源:岭南药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