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等待还是切除?”——主胰管型IPMN的内镜监测以及外科干预时机 | 鼓楼领学⑧

2025-09-0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banner.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诚邀您花几分钟参与本次有奖问卷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点击填写问卷调研



  • 上期回顾

聂双简介.png

阅读要点:

本文聚焦于主胰管型IPMN,围绕针对其的外科干预时机、内镜下监测方式展开叙述,并详述EUS、胰管镜,以及基于两者的分子检测在预测IPMN恶变中的作用。


PART.01
为什么主胰管型IPMN恶变风险更高?


主胰管是胰腺分泌的主通道,一旦受IPMN累及,腺体被全面暴露于病变黏液环境,病变更易发生进展。另外,主胰管型IPMN(MD-IPMN)常伴有大量黏液生成,导致胰管扩张、胰腺慢性炎症,在DNA损伤积累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癌变。有研究显示,GNAS 和 KRAS 基因突变在IPMN早期病变发生中常见,而p53、SMAD4、TP53、CDKN2A等抑癌基因突变在MD-IPMN及高级别瘤变中检出率更高。因此,MD-IPMN 恶变率更高,主要可能由于其结构影响范围大、上皮变异严重、炎症刺激强、分子突变复杂,进而更容易进展为浸润性胰腺癌。目前研究显示,MD-IPMN进展为侵袭性腺癌的风险大约为50%

主胰管型IPMN(鼓楼医院消化科手绘)


PART.02
外科干预时机


目前,国内外共发布了10余个关于IPMN诊治的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有国际胰腺病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指南、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指南、欧洲胰腺囊性肿瘤研究组(European Study Group on Cystic Tumors of the Pancreas,ESG)指南等。


指南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将IPMN恶性危险因素分为“高危特征(high-risk stigmata,HRs)”和“担忧特征(worrisome features,WFs)”。


高危因素包括: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黄疸,强化壁结节≥5 mm,主胰管扩张≥10 mm,细胞学检查结果可疑或阳性;担忧征象通常包括:新发胰腺炎或急性胰腺炎,囊肿直径≥3 cm,强化壁结节<5 mm,主胰管直径5~9 mm,胰管管径突然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淋巴结肿大,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囊肿直径增长速度≥5 mm/2年等。


(指南推荐外科干预时机参见“鼓楼领学⑦”)虽然目前国际指南推荐MD-IPMN均应进行手术切除,然而,报道显示,约二分之一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仅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这表明当前指南的预测准确性尚存局限,可能导致过度手术治疗。鉴于胰腺手术的高创伤性、并发症频发及高病死率,如何更精准地对IPMN进行癌变风险预测是目前临床上IPMN治疗面临的重点。基于EUS、胰管镜等技术可以获取囊液、直视胰管内病变形态并获取组织进行分子学检查,在IPMN的诊断和分子特征检测中已显示出重要价值,但其在大规模人群中的推广应用仍须优化。


PART.03
监测评估手段


    01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被认为是评估导管系统及胰腺实质并发现疑似恶性肿瘤形态学改变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识别主胰管扩张及壁结节或囊内实性团块以及病变累及范围和部位的优越性能。


    壁结节是鉴别IPMN的重要指标。EUS下结节最大径>5 mm对预测IPMN发生高级别瘤变和浸润性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85%、71%~100%。


    EUS可同时行细针穿刺活检并抽吸获取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淀粉酶水平测定、肿瘤标志物测定、分子分析等,有可能提高IPMN鉴别诊断的效率。


    新近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通过对1933例EUS-FNA获取的囊液进行PancreaSeq 22基因靶向二代测序(NGS),并结合其中251例外科术后病理及随访进行分析,对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分型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囊液中MAPK/GNAS突变诊断IPMN/MC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和100%,若合并TP53/SMAD4/mTOR 等突变,诊断侵袭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88%和98%,再结合细胞学可达93%和95%。另有研究预测MD-IPMN的恶变风险3,共纳入58例MD-IPMN,其中26例良性(7 例手术、19 例未手术),32例恶性(31 例手术、1 例未手术),术前收集胰液细胞学,分析确定壁结节≥10 mm及胰液细胞学阳性为两个独立预测因素,诊断恶性的敏感性94%、特异性85%、准确率90%。


    因此,未来针对MD-IPMN患者,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立即外科手术,我们或许可以通过EUS获取囊液及病理进行靶向二代测序,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危险分层,区别容易发生高级别瘤变或癌变的患者,并进一步制定良性患者随访策略。


      02
      经口胰管镜


      经口胰管镜(peroral pancreatoscopy, POP)在IPMN中的用途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① 根据影像学和病史判断为疑似病例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特别是当无法鉴别慢性胰腺炎与IPMN时;

      ② 肉眼直视或者获取病理评估是否存在恶性肿瘤或高级别异型增生;

      ③ 定位IPMN病灶范围以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POP在技术上可成功用于绝大多数IPMN(包含疑似)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的改进在不断降低。

      有研究将IPMN分为五型:1型(颗粒状黏膜)、2型(不伴血管像的鱼卵样隆起病变)、3型(伴血管像的鱼卵样隆起病变)、4型(绒毛状隆起病变)及5型(菜花型病变)4。该研究认为1-2型多为良性病变(增生或腺瘤),而3-5型可以为恶性(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本中心截至目前已在胰管镜下诊断了33例IPMN。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EUS检查,其中20例患者在EUS下仅考虑诊断分支型IPMN(branch duct IPMN,BD-IPMN)伴主胰管扩张,经过POP直视诊断后,13例升级诊断为混合型IPMN(mix type-IPMN,MT-IPMN)或MD-IPMN;另有3例仅在EUS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但POP下升级诊断为MD-IPMN。

      鼓楼医院消化科既往在POP下直视所见的IPMN形态



      另一方面,POP下活检用于组织学明确诊断仍然至关重要。有多项研究报道了POP引导下的靶向活检的结果,灵敏度从13%~100%不等,特异度在53%~100%之间。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活检钳难以操作,通过POP获得的活检标本较小,使得病理诊断变得困难。因此,为了提高POP引导下的靶向活检和细胞学的诊断率,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细胞学检查和活检标本的最佳采集方法。


        03
        无创分子检测预测IPMN恶变


        外周血检测具有无创、快速的特点。既往研究利用细胞外囊泡检测技术分析显示,血循环细胞外囊泡中MUC5AC高表达能高效鉴别浸润性IPMN,效能优于影像学,且能提高影像学及传统高危因素的灵敏度,减少手术病例的漏诊5。另有研究通过蛋白芯片、定量PCR检测302例IPMN患者血清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恶变病例的26个蛋白和7个microRNA,进一步分析后构建了基于5个蛋白和3个microRNA的整合模型,该模型优于指南中危险因素的鉴别效能,展现了血清分子检测用于IPMN患者风险分层的广阔前景。此外,基于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囊液遗传和生化标志物,也有研究通过机器学习开发出了综合检测模型CompCyst,其较传统临床和影像特征能更精准地识别需要手术的囊性肿瘤患者,可减少非必要手术及相应并发症和减轻经济负担6


        PART.04
        展望


        胰管镜可用于术前检查以评估病变的范围和准确位置,以及识别跳跃性病变。然而,尽管目前报道中其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由于方法学上的缺陷和研究间的异质性,胰管镜在IPMN诊断中的作用有待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评估。未来基于胰管镜在IPMN诊治中的作用,对于无法或拒绝外科手术的IPMN患者,胰管镜在制定未来随访策略中的作用值得期待。


        Take home Messages

        1.MD-IPMN恶变率较高,目前指南推荐的外科干预时机需结合影像学特征、高危/担忧特征及个体情况判断,主要包括黄疸、强化壁结节或主胰管明显扩张。

        2.基于EUS或胰管镜的分子诊断与精准活检手段正在成为IPMN未来诊疗的重要方向。


        课后练习

        1.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指南推荐的IPMN“高危特征(HRs)”?

        A. 囊肿导致梗阻性黄疸

        B. 主胰管扩张 ≥10 mm

        C. 壁结节直径 <5 mm

        D. 可疑或阳性的细胞学结果


        2. 关于EUS评估IPMN壁结节的准确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灵敏度低于50%,但特异度高

        B.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接近100%

        C. 最大径 >5 mm 的壁结节预测恶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

        D. 壁结节大小与恶变无明显相关性


        结果明日公布
        明日预告

        鼓楼领学⑨|诊疗干货!胰管镜联合SPACE在不明原因胰管扩张中的临床应用策略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李洪祯


        上期答案揭晓

        1关于主胰管型IPMN(MD-IPMN)以下哪项为其绝对手术指征?

        A. 囊肿直径 ≥ 20 mm

        B. 囊肿生长速度 > 2 mm/年

        C. 主胰管扩张 ≥ 10 mm

        D. CA19-9 正常但囊肿多发

        正确答案:C


        2. 以下哪项是目前研究中EUS引导下化学消融最常用的药物组合?

        A. 酒精 + 顺铂

        B. 吉西他滨 + 紫杉醇

        C. 紫杉醇 + 氟尿嘧啶

        D. 酒精单药

        正确答案:B

        点击图片返回专题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